陸劍鋒 [閱讀率:14425] | 11-08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7110814053369.jpg[/imG][/center]陸劍鋒博士,合肥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水產品加工所所長,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加工崗位科學家。美國肯塔基大學(UK)訪問學者。目前主要從事淡水產品精深加工等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省重大科技專項、省部產學研結合等7個省部級項目。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全國河蟹產業科技創新獎”、“安徽青年五四獎章”和“安徽省杰出青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學術兼職:安徽省水產學會副理事長,兼水產品及飼料加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安徽省漁業協會副會長;安徽水產產業技 [查看詳情] |
唐建清 [閱讀率:13336] | 11-08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7110814035194.jpg[/imG][/center]唐建清,男,55歲,研究員,1984年7月畢業于南京大學生物系,現任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養殖與裝備研究室主任,江蘇省克氏原螯蝦(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主任。自工作以來,長期從事水產新品種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先后主持或參加 “克氏原螯蝦苗種繁育及養殖技術開發與推廣”等部省級科研項目30余項;獲部省級科研獎項16項,其中,省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1項、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中國水產學會范蠡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二等獎”1項;公開發表論文60余篇,編寫出 [查看詳情] |
顧澤茂 [閱讀率:15408] | 11-06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7110622483011.jpg[/imG][/center][b]顧澤茂簡介[/b]顧澤茂,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業特長:研究病原-環境-宿主三者的互作,在健康的養殖模式下,創建和諧的生態系統,通過生物操縱和藥物的共同作用,解決水生動物的病害問題,提升水產品的質量安全。顧澤茂,博士,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理學博士,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訪問學者,國家現代產業技術體系特色淡水魚病害防控崗位科學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和武漢市3551人才計劃獲得者;擔任農業部水 [查看詳情] |
舒新亞 [閱讀率:13507] | 05-19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7051923433018.jpg[/imG][/center]舒新亞,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正高職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工)。1982年畢業于華中農學院水產系(現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從事淡水甲殼動物和名優魚類的繁殖、養殖研究工作30多年,尤其專長于淡水鰲蝦方面。是湖北省“十五”和“十一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有關淡水鰲蝦項目的主持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國家級星火計劃有關淡水鰲蝦項目負責人兼首席專家;湖北省農產品出口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特聘水產專家,1995年受聘中國農業部水產項目辦公室淡水鰲蝦項目顧問;2007年獲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 [查看詳情] |
他曾一夜之間幫助養殖戶救回29萬斤魚:記通威飼料業務員楊愛 [閱讀率:13909] | 01-21 |
通心社記者 郭圓圓 發自重慶“我告訴你們,飼料好壞我一眼就能看出來,蒙不過我的,你們的產品我還是很信得過的!敝貞c通威辦事大廳內,一位對水產養殖和飼料頗有研究的養殖戶邊簽協議邊向身邊的楊愛飛說道。簽好字后,楊愛飛接過協議,并告訴這位養殖戶朋友,在養魚過程中有任何問題可以隨時打電話給他,他一定盡全力解決!昂芏囵B殖戶都會因為我們的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而選擇我們,這也是我們能夠與養殖戶達成合作的基礎!盵imG]upload/article/a2016012110324477.jpg[/imG]楊愛飛(右)和養殖戶和大多數常年奔波在市場一線的水產人一樣,楊愛飛是重慶通威的一名普通業務員,2008年 [查看詳情] |
六旬專家潘洪強辦起農村科技服務超市—送科技下鄉促農民增收 [閱讀率:9652] | 06-16 |
[imG]upload/article/a2015061610241033.jpg[/imG] 日前,溧陽市水產養殖場黨支部書記潘洪強因為在“送科技下鄉,促農民增收”活動中成績顯著,被江蘇省委農工辦、江蘇省科技廳、江蘇省財政廳、江蘇省農業委員會評為“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優秀店長”。 近日,記者前往溧陽市水產養殖場采訪,看到今年62歲的潘洪強正在蟹塘邊傳授螃蟹的后期養殖技術。據介紹:潘洪強是研究員級水產高級工程師,中國水產學會資深委員,全國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工作者,江蘇省科技先進工作者,江蘇省勞動模范,國務院批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在2010年為了通過科技超市這一平臺,送科技下鄉,促農民增收,潘 [查看詳情] |
江蘇淮安孫學權:善于采納建議的養魚人 [閱讀率:9073] | 04-29 |
孫師傅給人印象沉默寡言。他的塘口緊靠二漁場場部,每次去場部,他經常在現場;只是很小言語! 2014年8月19日8時左右他主動打電話請求出診。電話中他說,塘口死鯉魚很納悶,想了好久也想不通。先零星死,有增多趨勢。10時許,到達塘口。巡視塘口發現:池塘下風處有油膜,水色分層明顯,油膜覆蓋面約占水面的1/5—1/6。塘邊有魚呆游,在下風處不足50米的行程中,發現3條獨游的魚,擊掌,仍有一條浮水面,顫顫的掙扎著,看來活不過今晚,F場有三條死魚,一條鯽魚,兩條鯉魚。其中有兩條已腐爛,失去診斷價值;一條鯉魚為呆游時撈起的,比較新鮮。觀察:體表無明顯異常,鰓紅潤,肌肉無出血點,中腸有淤血段,腸內有黃色粘 [查看詳情] |
戴愛國:子承父業去養魚 養魚賺60萬蓋別墅 [閱讀率:9931] | 04-28 |
[imG]upload/article/a2015042821573049.jpg[/imG]戴愛國的魚塘【導語】跟隨父親養魚20年,豐富的養殖經驗令人尊敬;用60萬“任性”地在當地蓋了一棟豪華別墅,豪氣的做派更是讓人羨慕;喜歡泡功夫茶看書,也熱愛在不斷學習中享受生活……這些看似并沒有太大的關聯,但確實發生在了同一個人身上,他就是福建漳州市長泰縣陳巷鎮的養殖戶戴愛國,他為什么可以一邊掙錢一邊享受生活?子承父業 接手父親20年老魚塘1993年年底,經過戴愛國父親的日夜挖掘,一口屬于他們家的14畝小魚塘誕生了,那時的戴愛國還在讀高中。此后的青春時光,他跟著父親打理魚塘大大小小的事務。在這口小小的 [查看詳情] |
重慶南川區胡達:水產養殖業的全能男神 [閱讀率:12603] | 04-23 |
新時代漁民:養泥鰍的好手2012年,胡達看中了泥鰍的市場前景,在重慶南川區興隆鎮創建了海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主營泥鰍繁殖育苗、成品養殖。因為是當地的第一位泥鰍養殖戶,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創業以來,胡達便帶領團隊一路過關斬將,積累了一套非常成熟實用的泥鰍養殖技術,戰勝了鰍苗開口關、寸片關、大規模死亡等一系列養殖過程中的難題。[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5042321084510.jpg[/imG][imG]upload/article/2015042321085637.jpg[/imG]胡達的養殖塘[/center] 去年,胡達偶然接觸到通威飼料,他發現 [查看詳情] |
林織:從大海中走來的企業家 [閱讀率:18546] | 05-11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0051116254793.jpg[/imG][/center]文/圖《海洋與漁業》記者呂華當 潮漲,潮落。 夕陽下,林織又一次來到這片熟悉的大海邊,深情地凝望著遠方的漁船,眼神里充滿著復雜的感情。是呀,對于大海,他的心里總有一種割舍不斷的情感要要畢竟,大海是他奮斗半生的事業大舞臺。 從十五堯六歲出海打漁開始,到擁有自己的捕撈船隊,到創辦水產品出口加工企業,林織付出了心血,也收獲了成功。 在歷經20 多年的海上風雨洗禮后,林織要要這個從大海中走來的漢子回憶起逝去的奮斗歲月,顯示出了一種成熟的豁達和堅韌。[b] [查看詳情] |
張衛東:將健康產業進行到底 [閱讀率:9930] | 11-19 |
從20世紀80年代起步的中國保健品行業,在短短十幾年時間里,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個獨特的產業。據統計,2008年保健品行業總產值達到700億元左右,并且還以15%~30%的年增長速度遞增。預計2009年保健品行業總產值將達到850億元以上。保健品行業之所以蓬勃發展,客觀上得益于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的拉動、政策因素促使市場需求潛力的釋放和行業自身的抗周期性和高收益性,主觀上則得益于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引發的多層次的社會生活需要。保健品行業業已成為一輛滾滾向前、勢不可擋的高速戰車! ≡谶@種大背景下,被譽為“浪漫之都”的大連的保健品行業也是勃勃生機,并逐漸形成以海參為主要原料(海參作為“海味八珍”之首 [查看詳情] |
敢叫荒水變財源——記方家咀鄉閔河村養魚大戶唐向榮的致富之路 [閱讀率:11777] | 05-16 |
在湖北省英山縣方家咀鄉閔河村,有一位名聞遐邇的小伙子,他不僅勤奮肯干、吃苦耐勞,而且頭腦靈活,勇于創新。近年來,他承包了村部曾經荒廢的水庫,并四方求師,潛心鉆研水產養殖技術,現已成為一方致富帶頭人,他就是英山水產養殖大戶唐向榮。 2005年,年僅30歲的唐向榮,在外打工8年之后,覺得長期漂泊在外沒有大的發展前途,毅然決定利用打工所得回鄉創業。2005年底,正值該村水庫庫汊對外發包之際,唐向榮得知這一消息后,懷揣打工積攢的資金,主動報名參與競爭。當時他承包了一座80畝的祝家垅水庫。這座水庫大壩早已倒塌,多年無人問津,荒廢了很多時日了。他認為這片資源浪費了很可惜,何不變廢為寶,從事養殖開發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