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與黃鱔套養技術 [閱讀率:47465] | 01-19 |
茭白是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的水生蔬菜,種植方式與水稻類似。近年來,隨著種植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種植戶們發明了種植與養殖同時進行的套養模式,那么,茭白與黃鱔套養技術有哪些呢?茭白與黃鱔套養技術[imG]upload/article/a2019011915150054.jpg[/imG] 前期準備 必須選擇通風良好、透光性好、灌溉和排水方便、土壤保水性能好的水田。為了便于操作和管理,一般茭白的面積最好是10-15畝。將土地平整,挖出深度為0.8米,寬度為0.5米的排水溝。在田間每5米挖一個溝槽,深度為0.3米,寬度為0.5米。為了保持水分不流失,挖掘出來的土壤要經過加固處理! ∈┯没 耕作 [查看詳情] |
黃鱔健康養殖指南 [閱讀率:56654] | 10-22 |
惠盈動保從2002年進入黃鱔市場至今,開發了一系列用于黃鱔養殖、病害防治的產品,推出“金三角”穩健型管理模式,注重“養重于防,防重于治”的養殖理念,將科學的飼養管理理念和優質的產品結合到一起,旨在為養殖者提供健康、高效的養殖方式。[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8102215053540.jpg[/imG][/center] 一、黃鱔簡介 黃鱔分布于亞洲東南部,中國除西部高原外,全國各水域均產此魚。黃鱔為熱帶及暖溫帶魚類,營底棲生活的魚類,適應能力強,在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黃鱔是以動物性飼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性貪,夏季攝食最為旺盛。黃鱔有較高的 [查看詳情] |
越冬前后黃鱔養殖戶該如何管理?請看這里! [閱讀率:66689] | 11-28 |
[imG]upload/article/a2017112815202620.jpg[/imG]從每年的11月到來年的3月是湖北的養殖淡季,這段時間溫度低、陽光少,各種養殖品種大多已出售。養殖戶也習慣于休息和不用藥。但經調查了解,湖北這幾年黃鱔越冬仍存在很多問題,甚至很嚴重,造成的損失也觸目驚心。黃鱔為何要越冬養殖?1.做苗種:由于黃鱔養殖用的都是野生苗,大家都集中在5~6月份放苗,造成價格高,苗種參差不齊,加上天氣原因,風險非常大。然而改用秋苗來養殖,價格相對便宜,天氣比較穩定,苗種成活率高,養殖周期長,產量相對也較高。2.等價格:行情是影響很多黃鱔要越冬的重要因素,養殖戶都希望來年黃鱔有個 [查看詳情] |
九月份網箱養殖黃鱔的“望聞問切” [閱讀率:71498] | 09-15 |
作者:湖北省天門市水產服務中心 潘明瑤本文經作者授權,中國水產養殖網獨家發布,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一、黃鱔“面相”問診“頭大”現象黃鱔癱在水花生上,懶洋洋的,人靠近網箱時,有的逃逸,有的趴著不動,仔細觀察黃鱔頭部明顯變大。其主要原因是,網箱內有機物過多,水體環境惡化,給細菌、病毒創造了條件,從而引起的感染發病。根據水環境的情況,首先對水質進行處理,用消毒劑對水體消毒。連用兩次,餌料中添加“出血平”“阿莫西林”連用5~7天。[imG]upload/article/a2017091517244559.jpg[/imG]二、體色問診1、“花斑”現象黃鱔尾部發現有淺黑色小圓點,用手摸感 [查看詳情] |
剖析:黃鱔上草的原因及預防、處理措施 [閱讀率:72956] | 09-10 |
什么是“黃鱔上草”黃鱔養殖中,無論是采用哪一種養殖模式養殖黃鱔,人們都必須在水面上移植一定面積的如水浮蓮、水花生、水葫蘆等水草,以便黃鱔棲息。當黃鱔爬上草面,趴著不動,行動遲緩,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體液缺失無光,嚴重者直接死亡。這中情況就成為“黃鱔上草”。長期以來,黃鱔上草一直是廣大養殖戶頭疼的問題。黃鱔上草只是一種臨床表現,其病因會因養殖季節、養殖環境的不同而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黃鱔上草”?該如何防治和處理呢?經過長時間在黃鱔養殖中的實踐,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可以把“黃鱔上草”的情況歸納成以下幾點:[imG]upload/article/a2017091000181470.jp [查看詳情] |
網箱養殖黃鱔的現狀及相應對策分析 [閱讀率:77750] | 09-04 |
[imG]upload/article/a2017090409383045.jpg[/imG][imG]upload/article/2017090409383741.jpg[/imG] [查看詳情] |
網箱養殖黃鱔8月份的管理要點 [閱讀率:75344] | 09-04 |
[imG]upload/article/a2017090409363669.jpg[/imG] [查看詳情] |
高溫引起黃鱔的死亡,少量的加水換水沒效果 [閱讀率:66831] | 08-28 |
[imG]upload/article/a2017082810541934.jpg[/imG]最近在武漢漢南農場跑池子的時候,看到幾個黃鱔養殖朋友垂頭喪氣的在一起聊天,一聊天才知道7月高溫,導致出現多家鱔魚被“熱死”的現象。 從7月10日至7月27日湖北大部分地區都是高溫的大晴天,根據他們的交談,他們的池子養了十多年沒有清淤了,蓄水能力差,水深只有1米左右,有的甚至不到一米。24日至28日這幾天高溫時候晚上水溫還沒降下來,白天的太陽一出來溫度又開始升高了,池底的水都能達30℃左右。而鱔魚適宜的生存溫度為1--32℃,當水溫高于32℃時鱔魚行動遲緩,影響其正常的呼吸作用。[imG]up [查看詳情] |
2017年放苗接近尾聲,黃鱔養殖戶要掌握這些馴食技術要點 [閱讀率:73210] | 07-27 |
北京水世紀孝武大區 唐堯今年鱔魚當年魚進苗接近尾聲,目前來看今年鱔魚苗價格較高,部分地區的鱔魚苗條口較大,進到20條左右/斤的大有人在。條口大的情況下,想要獲得較高的產量,訓食的好壞、開口率的高低就顯得尤為重要。1、訓食時間:鱔魚下箱后,一個是需要適應新的環境,二個是使鱔魚體內食物消化完成為空腹,使其處于饑餓狀態,一旦開始訓食可以增加開口率。等鱔魚行動正常后,一般是下箱后第3天的傍晚時候開始訓食。[imG]upload/article/a2017072723552581.jpg[/imG]2、誘食餌料的選擇:鱔魚吃食主要是靠嗅覺,所以餌料要新鮮。鱔魚喜歡的餌料有很多,誘食效果也不同,活蚯蚓≥ [查看詳情] |
高溫季節黃鱔養殖管理方案 [閱讀率:57278] | 07-26 |
1、如何調控黃鱔網箱內水質?7~9月的高溫季節,黃鱔吃食量增加,網箱底部容易積累大量殘餌、糞便,特別是種植水花生以后,網箱底部水流動性差,容易出現網箱小環境底部水質老化,致病菌大量繁殖,箱底發黑發臭,氨氮、亞鹽等指標過高的情況。 解決方案:(1)定期、徹底清箱。(2)定期進行水質檢測,做好調水改底工作。建議定期使用“臭氧水安”+“枯草芽孢桿菌N9”改底、增氧、促進殘餌糞便的分解,改底后使用“強效EM”或發酵“乳酵素”培菌、調水。(3)定期換水,對于水源較好的地區,尤其高溫期建議每2~3天換水一次,水源不方便的地區就需要加大改底、調水的力度。 [imG]upload/article/a20170 [查看詳情] |
鱔魚養殖第一步:選苗和運苗 [閱讀率:42067] | 06-27 |
作者:北京水世紀孝武大區 唐堯大家都知道鱔魚養殖最大的成本在于苗種,苗種可以占到整個養殖成本的60%--70%,所以如果條件不好,那就寧愿不進苗,進苗損失大就劃不來了。經常聽人說,“晚上睡覺不蓋棉絮被子的時候就可以進苗了”,一般鱔魚進苗的時間在6--7月。剛剛經過運輸的鱔魚體質本就不算好,應激性很大,這樣的鱔魚運輸回來放到池塘里,很可能會出現應激性上草,引起死亡,造成損失。所以放苗一定要選擇連續3~5個晴朗、無北風的天氣。[imG]upload/article/a2017062717594094.jpg[/imG][b]品系選擇:[/b]首先要對苗種品系做出選擇,什么品種的鱔魚長的快,發病情 [查看詳情] |
黃鱔上草的原因及處理方案 [閱讀率:39793] | 06-15 |
黃鱔在進入網箱后經常容易出現上草現象,黃鱔“上草”只是一種疾病的癥狀表現,其原因也不盡不同。[imG]upload/article/a2017061523255783.jpg[/imG][b]一.當年新購苗種進箱上草[/b]由于黃鱔苗種規;庇形闯晒,主要通過野外捕撈獲得,而在高密度、長期的運輸中導致苗種缺氧和機能失衡、儲存箱和養殖池溫度相差太大,放苗前后晝夜溫差大、捕撈、分類等人工操作應激過大等都是造成黃鱔上草主要原因。預防方案:a.選擇優質苗種,避免購進藥捕苗、電捕苗等;b.運輸前剔除受傷苗種,在運輸中潑“芪黃素”(1-2ppm)和“應激素”(2-3ppm)。兩個小時再加一次。c.放 [查看詳情] |
稻田養殖黃鱔技術方法詳解 [閱讀率:40117] | 04-30 |
作者:張基偉 朱興國 利用稻田養殖黃鱔方法簡便,飼料源廣,成本低,見效快,且黃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目前,農村許多示范園和養殖戶,都在積極開展稻田養殖黃鱔,這養殖業的興起,對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1、田塊的選擇:應選擇通風、透光,進排水方便且水源無污染,保水性能好。稻田面積2-3畝,在田內開挖“田”字形或“日”字形水溝,水溝的規格為:寬50-70cm、深20-30cm,水溝開挖面積約占稻田總面積的12%左右。稻田四周用幅寬100cm的60目尼龍網片構筑80cm高(埋入土層20cm)的防逃墻,2稻田進排水口均用密眼鐵絲網罩好。2、鱔種放養:鱔種要求規格大而整齊,體質健壯。放養密度一 [查看詳情] |
黃鱔養殖成本及利潤 [閱讀率:48281] | 12-17 |
黃鱔是我國淡水養殖中發展非常迅速的一個名優品種,早在20世紀70年代,國內就有不少地區開始進行黃鱔的養殖和深入探索,近年來,我國的黃鱔產業出現了良好的的發展勢頭,養殖者養鱔的積極性不斷增強,養殖形式也從單一池塘網箱養殖發展到水泥池養殖、稻田仿生態養殖、不同水域網箱養殖、流水無土養殖、溫控流水養殖等,養殖規模不斷夸大,發展前景良好。[center][imG]upload/article/2016121717113767.jpg[/imG][/center]一、 生產條件1 養殖場地:黃鱔對環境適應性強,對水體,水質要求不是很高,既可以利用一般池塘也可以用水泥池養殖,黃鱔具有穴居、喜暗、喜溫和善 [查看詳情] |
黃鱔泥鰍的藕田生態高效混養 [閱讀率:24215] | 12-07 |
作者:濱海水產局 張士罡 李為學 近年來,江蘇省濱?h為提高種養效益,在蓮藕塘中混養黃蟮、泥鰍,先后推廣生態高效混養面積2 200多畝(1 畝=667 平方米,下同),平均畝產蓮藕3 000千克、黃鱔600千克、泥鰍500 千克。這種種養結合的高效生態農業模式,可以改善藕田生態環境,延長蓮藕種植年限,提高蓮藕品質,減少病蟲危害,增加黃鱔、泥鰍養殖收入,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顯著。1.藕田建設 選擇水源充足、無污染、排灌方便、土質疏松田塊,單田面積以1.5~2 畝為宜。田塊四周開挖寬1~2米,深0.4~0.5米的圍溝,圍溝四周或四角設4 個坑池,每個坑池面積8~10 平方 [查看詳情] |
黃鱔池如何疏通網眼且消除底臭?請看這里! [閱讀率:16712] | 10-22 |
實戰實例湖北仙桃張老板:共有100口箱,養殖黃鱔。張老板養黃鱔已有幾個年頭,一直都用我們的產品。這幾年雖然行情不這么樣,但還是賺了不少錢,對我們比較信任。9月中旬我就提醒他要加強水質的養護,多用新活菌王、乳酸寶等,防止網眼堵死,他認為白露前已經做好了,現在網箱干凈,網眼通透,黃鱔吃得好,不用也沒問題。加上農忙,沒有那么多時間去顧及。9月24號,他著急地找到我,說黃鱔吃食非常差,網箱里氨氮、亞硝酸鹽都飆升起來,網底很臭,黃鱔又有腸炎,已處理過但效果不理想。到塘口察看網箱,網眼基本堵死,水得不到交換,加上投喂量又大,疏于管理,久而久之,殘渣糞便就累積起來將網眼堵死,堵死后網箱里的氨氮、亞硝酸鹽升 [查看詳情] |
黃鱔庭院養殖技術 [閱讀率:26459] | 10-12 |
近年來有不少農村家庭利用房前屋后小坑、小塘養殖黃鱔,每平方米年產鱔魚4—6公斤,所以人工養殖黃鱔是一項可為的家庭養魚副業。一、養殖設施技術要求1、選址因為黃鱔的生命力強,對飼養環境要求不高,飼養管理簡單,占地面積少(幾平方米即可),用水量不大等優點。首先庭院有充足的水源,養殖面積在8—15平方米左右,池形以長方形東西走向為好,池底你、池壁堅硬以防逃逸,土質保水性能良好。2、建池池子的深度在1—1.5米左右,池壁光滑,池壁高出地面30—40厘米左右,呈“T”字形,進水口低于地面20厘米左右,排水口能排凈池水就行。進排水口用金屬網片加蓋,以防逃逸。黃鱔喜歡穴居,池底鋪30—50厘米的肥泥,并在泥 [查看詳情] |
黃鱔養殖成功關鍵季——放苗和白露前后 [閱讀率:18829] | 08-17 |
鱔魚就是俗稱的黃鱔,是一種魚,身體像蛇,但沒有鱗,膚色有青、黃兩種,大的有二、三尺長。在淡水類特種養殖水產品中,一直深受廣大養殖者的密切關注,今年受天氣的影響,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放苗下去損苗率比較高。為了減少發病率增加鱔魚養殖周期,很多養殖朋友在6月份初就開始陸陸續續的進苗放苗,當時天氣還不太穩定,一次進苗的量不是很大,就這樣斷斷續續的持續了一段時間,到了7月份受“厄爾尼諾+副熱帶高壓”的影響,很多城市加入了“看!钡年犃,此次強降雨覆蓋面積廣且持續時間長,強降雨不僅給城市帶了災害,而且給農林牧漁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養在網箱里的鱔魚也很難幸免。到了7月中旬,天氣有所好轉,正是放苗的好天氣,但 [查看詳情] |
黃鱔吃食不好、不吃食的原因分析和應對措施 [閱讀率:23902] | 08-02 |
鱔魚,又叫長魚、鱔、黃鱔、白鱔、血鱔、常魚,是一種名特優淡水魚類。目前由于苗種和消費、氣候、溫度等影響,鱔魚養殖的人不是很多,全國主要集中在湖北、江西、湖南、安徽一帶,其中湖北集中在仙桃、潛江、漢南、咸寧、監利、公安;江西主要是進賢三里和余干瑞洪,湖南主要集中在岳陽華容縣的隆慶蓮場、常德、澧縣。在養殖過程中有許多令養殖戶朋友頭痛的事,比如:天氣、運輸、苗種、開口率、產量、水質處理、發病情況、鱔魚吃食不好或者不吃食等等。今天筆者就鱔魚吃食不好或者不吃食的問題進行一個分析和探究。如果養殖戶朋友不能及時正確的判定原因和采取相應的措施,將會帶來巨大的損失。 鱔魚吃食不好或者不吃食的原因有:1.網箱內 [查看詳情] |
黃鱔魚網箱馴食的突破點 [閱讀率:19899] | 07-18 |
萬事開頭難,這對于網箱養殖鱔魚的人來說無疑不是一個“痛點”-------馴食。眾所周知,每年鱔魚養殖者為了提高鱔魚的開口率,想盡各種方法,結果都不盡人意,在這里我就我所了解的講述一下鱔魚的馴食方法及注意事項以供大家參考。[imG]upload/article/a2016071818480016.jpg[/imG]鱔魚的馴食注意事項及方法:1、把握馴食的要點:正常情況下,苗進箱3天后就可以對鱔魚進行馴食。黃鱔馴食的量是從4個點開始,到馴食結束也最多到7個點左右,千萬不能點數升得過快。如果第4天早上發現較多上草或死魚或吃食較差,則馴食時間向后順延,著手排查出原因好及時采取措施。在此期間發現大量上 [查看詳情] |
四天實現黃鱔網箱池塘藍藻覆滅的夢幻之旅! [閱讀率:23861] | 07-12 |
張占忠,畢業于西南農業大學水產養殖學專業,魚來魚旺公司資深養殖技術專家,現任華中大區經理,擁有數年的一線養殖經驗,主要擅長淡水特種養殖疾病的防控,善于水質調節技術,對于綠色生態養殖有獨到的理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客戶基本信息江西省余干縣瑞洪鎮羅杰龍老板,主養黃鱔,混養黃顙魚和鯽魚。水面9畝,黃鱔網箱1.2×1.2×1.5米,池塘水深1.6米左右,投喂飼料。問題描述根據羅老板反映,近期高溫,池塘經常有藍藻爆發,每天上午太陽出來就會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膜,水體發臭。天天有鯽魚和黃顙魚死亡。7月5日魚來魚旺技術員到現場處理,發現池塘下風口有大量藍藻,上風口則相對好一些,是典型的藍藻水色(見圖一)[imG [查看詳情] |
黃鱔放苗初期管理要點:減少應激、開口訓食、改底等 [閱讀率:21247] | 06-27 |
[imG]upload/article/a2016062723071481.jpg[/imG]黃鱔放苗初期管理要點(減少應激、開口訓食、改底等)[b]一、苗種選擇是關鍵[/b]1、品種選擇a.深黃大斑鱔。該黃鱔體形細長,呈圓形,身體勻稱,顏色深黃,全身分布著不規格的褐黑色大斑點。深黃大斑黃鱔對環境適應能力強、抗逆性強、生長速度快,每公斤生產成鱔的增肉倍數高達5~6倍。個體大,飼養1年可達 300 克,肉質細嫩品質好,為上等養殖好苗。b.金黃色小斑鱔。該黃鱔體型細長較勻稱,身體顏色淺金黃色,全身分布著不規格的細密黑褐色小斑點。該鱔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強,生長速度較快, 但比深黃色大斑鱔要慢,每公斤 [查看詳情] |
黃鱔網箱養殖的分析要點及面臨的問題 [閱讀率:55033] | 06-03 |
網箱養殖鱔魚技術在一些區域隨著時間的流失逐漸形成規模,主要包括: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目前鱔魚養殖最成熟的一點就是網箱養殖技術,比如以前的稻田養殖、水泥池養殖等慢慢退出。鱔魚網箱技術雖已成規模,但是在實際生產中卻存在很多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解決掉,最終會制約鱔魚的發展。在一線從事鱔魚養殖的過程中,為了從養殖者那里了解鱔魚網箱養殖現狀,我接觸過許多鱔魚養殖者,包括說真話的人、說假話的人和半真半假的人。其中愿意說出網箱養殖目前存在的幾點問題與我探討的人更是首屈一指。鱔魚養殖行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限制。下面針對鱔魚網箱養殖技術作出一些概述,希望對推動鱔魚養殖業的發展起到一些作用。[b]鱔魚網箱養 [查看詳情] |
黃鱔損苗的七個原因分析 [閱讀率:20109] | 05-07 |
鱔魚是一種特種淡水魚,由于市場需求量大,價格很好,致使不少養殖戶從事鱔魚養殖,在鱔魚養殖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產量問題,產量問題要從苗種抓起,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損苗問題,損苗分為兩種:一種是非正常損苗,另一種是正常損苗。非正常損苗包括天氣、苗種質量、運輸、溫度等。正常損苗的原因有很多。如果說非正常損苗屬于大面積突然死亡,那么說正常損苗就是小面積慢性死亡。養過鱔魚或者接觸過鱔魚養殖的人都知道鱔魚的苗子大多以野生苗子為主,那么鱔魚會存在幾點問題:1、苗種來源復雜,獲取的方式也是多樣化的。黃鱔苗在野外的時候,環境好,水源,餌料充足體質就好,做養殖時長得就快。同樣是30克的苗子,有些在野外有2年,也有 [查看詳情] |
網箱健康養殖黃鱔實用技術綜述 [閱讀率:20208] | 04-18 |
利用網箱養殖黃鱔具有占用水面少、投資省、規模不限、勞動強度小、易操作管理、起捕靈活方便等優點,是一種高產高效、潛力大的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模式,發展前景看好既可以在水庫、湖泊,也可以在河溝和池塘設置網箱養殖黃鱔 一般每平方米網箱可產黃鱔2.5公斤左右,利潤在40元以上,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之一。 現將網箱養殖黃鱔技術綜述如下,供養鱔愛好者參考一、養殖場地選擇養殖場地應選擇無污染.水源充足.養殖水體水位穩定.進排水便利。避風向陽.周邊無噪音的場地:養殖水面面積在667平方米(1畝)以上.20公頃以下.水深1.2~2米 門前屋后塘和村心塘均可設置網箱養殖黃鱔養殖用水可來自天然湖泊和江河或水庫.養 [查看詳情] |
網箱囤養黃鱔苗春季管理方案 [閱讀率:16468] | 03-18 |
冬季剛過,春季又來了,你的鱔魚苗在干什么呢?有沒有出現下面這些情況呢?鱔魚上草、口腔出血、體表點狀或塊狀出血;橫臥池底或箱底、腹部朝上、出血、充血。你又該怎么辦呢?不用擔心!張老師下面將給您講解怎樣做省時省力! [b]一、 越冬鱔魚開春后的各種表象[/b]1、水花生或水葫蘆葉片死亡2、網箱底腐敗物增多、變酸變臭3、鱔魚上草、口腔出血、體表點狀或塊狀出血4、橫臥池底或箱底、腹部朝上、出血、充血5、池水浮萍增多、水體發紅、發黑、變酸發臭6、池底變硬、變酸、發黑[b]二、春季應對處理辦法[/b]問題一:a、水花生或水葫蘆葉片死亡b、網箱底腐敗物增多、變酸變臭解決方案:開春后,選擇大晴天對箱體進行清 [查看詳情] |
引起黃鱔尾巴發紅的原因分析和處理方法 [閱讀率:26713] | 12-04 |
近日,連云港市一讀者致電《漁技110》反映,他在4個水泥池中混養黃鱔和泥鰍,8月20日左右放的苗,每個池子約100個平方,放了30多公斤的泥鰍和150多公斤的黃鱔進行養殖。不久后黃鱔和泥鰍攝食減少,部分黃鱔還表現出尾巴發紅、潰爛的癥狀。這是怎么回事?現在應該怎么治療? 黃鱔體表發紅,可能是細菌或者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若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出血病,病鱔一般表現為體表、鰓、尾部及腸道等出現病灶,發病后往往拒食、消瘦、紅腫、腐爛等,體表無黏液,一抓就著。治療時每立方米使用1克漂白粉或紅霉素3萬國際單位全池潑灑,也可在飼料中添加磺胺胍或呋喃西林進行治療;若是寄生感染引起的體表發紅,病鱔多消瘦,體表灰 [查看詳情] |
怎么修建黃鱔飼養標準水泥池 [閱讀率:29440] | 12-03 |
1、水泥池養鱔有哪些好處? 水泥池養鱔的長處主要表如今:①換水清淤完全,水體保質期長;②傾瀉藥液無死角,防治疾病效果好;③水泥池的水溫在低溫時節通常比土池高,利于延長黃鱔的采食期,然后同期采食量更大,成長更快;④運用期長,一次建池,可運用十多年乃至幾十年;⑤簡單觀察,捕捉等操作勞動強度小。其缺陷是:建池出資較大;對溫度的緩沖才能小于泥土池。夏日須選用部分遮蔭等方法才能將池水操控在安全范圍內。 2、水泥池需要建多大比較合理? 繁衍用的水泥池每個以2-6平方米為宜;成鱔飼養池以每個不超出20平方米為宜。過小建池本錢更高;過大不便利辦理,更不利于黃鱔的巨細分養。成鱔池通常將每口建成10平方米或20 [查看詳情] |
黃鱔養殖越冬期管理要做好四方面關鍵工作 [閱讀率:28590] | 10-20 |
[imG]upload/article/a2015102010051166.jpg[/imG]在我們的鱔魚養殖過程中,水溫低于15oC時,鱔魚的吃食量明顯下降,水溫在10oC以下時,一般會停止攝食,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進入冬眠狀態。由于經過長時間人工飼養網箱內會積累大量的糞便,水草老化及網箱因附著物過多不易進行箱內外水的對流,造成箱內水質惡化,鱔魚通過長時間的人工飼養,密度加大等情況導致鱔魚的免疫能力降低,對疾病和環境突變的抗應激反應能力下降,進而會導致鱔魚在冬季冬眠時常有大量死亡,給養殖者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經過多年對養殖實踐進行總結,認為網箱養殖鱔魚越冬死亡有多種原因,并可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查看詳情] |
白露過后黃鱔肝膽綜合癥的成因及預防 [閱讀率:13718] | 09-18 |
經過一個夏天的養殖投喂,進入秋季后黃鱔比較容易發病。由于其發病高峰多集中在“白露”前后,因此養殖者也把這段時間容易爆發的疾病稱為“白露癥”。該病其實在每年的6~10月都有可能發生。據相關專家的研究,在“白露”前后最容易出現的疾病,其實是“肝膽綜合癥”。一、肝膽綜合癥的形成原因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引起黃鱔的肝膽綜合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養殖密度過大、水體環境惡化。當水體中的氨氮濃度過高時,鱔魚體內氨的代謝產物難以正常排出而蓄積于血液之中,引起鱔魚代謝失衡引發肝膽疾病。2、亂用藥物。如長期在飼料中添加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類等藥物,或使用了副作用大、殘留高的魚藥如敵百蟲、硫酸銅等藥物 [查看詳情] |
黃鱔養殖新手必讀:黃鱔的生活習性 [閱讀率:18104] | 09-15 |
[imG]upload/article/a2015091509232191.jpg[/imG]黃鱔為熱帶及暖溫帶魚類,營底棲生活的魚類,適應能力強,在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日間喜在多腐植質淤泥中鉆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動,夜間出穴覓食。鱔魚鰓不發達,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內壁表皮作為呼吸的輔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氣,所以在人工養殖過程中我們可以這樣:1、我們人工養殖的鱔魚都是傍晚喂食,利用鱔魚夜食的習性。2、隔年苗養殖時,注意保持水面不被冰封,注意破冰。[imG]upload/article/2015091509232763.jpg[/imG]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貧乏時,也 [查看詳情] |
怎樣降低土池養殖黃鱔的成本 [閱讀率:16347] | 08-31 |
土池養殖黃鱔具有投資小、管理易、效益高的特點,所以深受廣大養殖戶的推崇。如何更好地提高收益、降低養殖成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降低苗種成本:每年6月份左右使用鱔籠收捕,規格一般為25克/尾左右的鱔苗,價格適中;每平方米放養140—160尾,注意規格一定要一致,切忌大小混養。2、降低投喂成本:收捕螺螄、河蚌,養殖蚯蚓、蠅蛆等適宜鱔苗種的動物性餌料,并配合瓜果皮等植物性飼料進行投喂。3、降低管理成本:(1)放養前15天左右進行消毒,使用0.2千克/平米生石灰全池潑灑消毒;(2)苗種放養時要使用5%的食鹽水浸洗5分鐘左右;(3)防逃:土池池底和池壁使用一層無結節的經編網布,之后覆蓋粘土并夯實 [查看詳情] |
一例黃鱔嗜子宮線蟲病的診治與分析 [閱讀率:14274] | 08-14 |
■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 任思宇 吳春艷/文圖鱔魚又名黃鱔、地精、海蛇等。鱔魚在以往傳統的養殖方式上已逐漸出現了網箱養殖,流水無土養殖等新型養殖方式,但在追求產量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增加了養殖密度,加上鱔魚具有相互纏繞等習性,使得鱔魚養殖的疾病常常爆發,一旦疾病出現后,發病率與死亡率均較高,黃鱔最容易發生的疾病為出血性敗血癥與寄生蟲性疾病,F筆者就近期所接診的一例鱔魚嗜子宮線蟲病進行總結,以供大家參考。[b]養殖條件與癥狀[/b]該養殖場位于重慶市潼南縣,采用普通方形水泥池進行室內飼養,養殖水體為曝氣后的自來水,養殖水溫為19℃。所養殖的重約為300g的鱔魚于今年4月中旬開始發病,平均每天死亡8尾~1 [查看詳情] |
有機黃鱔性逆轉及環境因子的影響 [閱讀率:11602] | 08-14 |
人工繁殖有機黃鱔,必須了解有機黃鱔的繁殖特性,尤其要了解有機黃鱔獨特的性逆轉現象。有機黃鱔不像多數脊椎動物那樣終生屬于一個性別,而是前半生為雌性,后半生為雄性,其中間轉變階段叫雌雄間體,這種由雌到雄的轉變叫性逆轉現象。在達到性成熟的有機黃鱔群體中,較小的個體是雌性,較大的個體主要是雄性,兩者間的個體被稱為雌雄間體,而這種呈雌雄間體的性腺組織實際上是一個動態過程,在這個生理變化過程中,有功能的雌性轉變為有功能的雄性。有機黃鱔的幼體性腺逐步從原始生殖母細胞到分化成卵母細胞,黃鱔從幼體進入成體,性腺發育成典型的具有卵母細胞和卵細胞的卵巢,以后又逐漸發展到變成成熟卵,這就決定第一次進入性腺發育成熟的 [查看詳情] |
三伏天網箱黃鱔飼養的四個關鍵技術 [閱讀率:12062] | 08-14 |
[imG]upload/article/a2015081408542413.jpg[/imG]養殖戶如何讓網箱黃鱔順利度過三伏關,是黃鱔養殖獲得高產高效的重要環節之一。本階段飼養技術要點如下。1、控制水溫黃鱔養殖最佳適溫24-28℃。三伏天池水溫高達35℃以上,直接危害黃鱔生長。此時期應把水溫控制在28℃以下,其方法如下:遮陽 池上方須搭物遮陽,面積占池面的2/3即可。池旁栽種葡萄、絲瓜、扁豆等經濟作物。池內放入瓦片、樹墩作人工洞穴,便于鱔魚棲息避署。加水 一般1-2天加水1次,并保持水面離池壁最上端25-30cm,避免黃鱔爬壁逃逸。加新水應緩緩沖坑,經過一段時間,細流注入,溫差不大于2℃。2 [查看詳情] |
蘇州農民王忠華葡萄架下養黃鱔 循環養殖效益高 [閱讀率:27087] | 08-14 |
[imG]upload/article/a2015081408472295.jpg[/imG]主持人:大家好,歡迎收看《科技苑》。江蘇蘇州張家港市的農民王忠華,十幾年前就養起了黃鱔,已經是遠近聞名的黃鱔養殖大戶。最近幾年,王忠華的心思不光在養黃鱔上,又搞起了幾項副業,都說一心不能二用,可人家王忠華不僅黃鱔越養越好,也賺上了副業的錢。王忠華的黃鱔養殖場里,總是堆放著豬糞和雞糞,臭烘烘的氣味雖說不好聞,可王忠華不僅不嫌棄,他反倒覺得這些東西特別重要。王忠華:我們這邊堆放的就是,從農戶那邊拉回的雞糞和豬糞,正好我這邊需要豬糞,一個為他們解決了污染問題,第二個豬糞到我這邊得到了充分地利用?蛇@些豬糞 [查看詳情] |
網箱黃鱔初養一定要把好六方面關鍵技術 [閱讀率:13270] | 08-14 |
[imG]upload/article/a2015081408130933.jpg[/imG]黃鱔適宜作為廣大農村發展庭院經濟、發家致富的優選養殖對象。但在養殖中,也存在不少問題,致使許多養殖者,特別是初養者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下面筆者簡單談談初養黃鱔應該注意的問題,初養黃鱔者應該把好的“六關”。一、建池關黃鱔生性畏光、避風、喜溫、怕高溫、怕驚,故建池處要求避北風、向陽、水源方便,另外池周要留有種植長青樹和藤蔓類植物的空間?茖W地建好鱔池是黃鱔養殖的基礎,一般選用水泥、磚面結構,建成半地下式,大小以6-20m2為宜,底面以混凝土鋪設為好,池深1-1.5m左右。為防止黃鱔逃逸,池角一般砌成圓弧 [查看詳情] |
養殖有機黃鱔的五種最常見飼料來源 [閱讀率:12667] | 08-14 |
保證充足優質的飼料是有機黃鱔養殖成功并獲取高產的關鍵。有機黃鱔是以攝食動物飼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其飼料來源廣泛,也比較容易獲得,有機黃鱔養殖者可利用現有資源收集和培養活餌料。養殖蚯蚓利用牛糞、生活垃圾等原料培育蚯蚓,品種以大平二號、北星二號和赤子愛勝等為佳,養殖蚯蚓可用廢棄的木桶、木盆,在底部鉆1個直徑2厘米的小孔,并用紗網布蓋上,以利透氣、排水,也可在排灌良好的地方挖坑或用磚砌池飼養。培育蠅蛆可自制種蠅籠,到蠅蛆飼養場購優良家蠅種,生產無菌蠅蛆,也可用黃豆0.5公斤磨成漿,倒入一口可裝40~50公斤水的水缸,加入2.5公斤鮮豬血和10公斤水拌勻,一周后即可育出蛆蟲。套養螺類在養殖池四周掛若 [查看詳情] |
八月份黃鱔養殖戶如何做好網箱除臭工作 [閱讀率:10567] | 08-12 |
對于黃鱔養殖朋友來說,進入8月意味著進入了黃鱔養殖的關鍵階段,大部分客戶之前已經陸續完成放苗,現在處于開口、馴食階段,今后的養殖生長過程中,鱔魚網箱除臭是廣大鱔魚養戶朋友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如何做好網箱除臭呢?[b]一、臭從何來?[/b]首先給大家算一個賬:大家知道1噸30個蛋白的飼料組成:130kg水,870kg干物質,其中蛋白300kg;如果按1.8的系數算:1噸料產555kg魚;一條魚按30%的干物質計算:1噸料轉化為魚干物質的重量為167kg,排放到網箱的蛋白133kg;按能量守恒原則得知2.91kg蛋白質=1kg尿素,最后計算得知您每投喂1噸料相當于向網箱排放尿素45.7kg,池 [查看詳情] |
泱盛生物技術總監趙宇江詳解網箱黃鱔養殖“十二式” [閱讀率:53171] | 07-27 |
[b]網箱養鱔“十二式”[/b]2014年9月28日,應 《當代水產》雜志社邀請,泱盛生物技術總監趙宇江于“當代水產QQ群”進行技術交流,現將交流內容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當前處于黃鱔放苗階段的養殖戶有所幫助。實錄內容如下:首先非常感謝《當代水產》,給了我這次機會,能夠和大家做這樣的交流。中間有任何問題的話大家可以私信給《當代水產》的小編們,然后由他們按照順序再發給我,在后面的互動環節進行回答。然后正式開始之前,我有兩點說明,因為這里面有一些我之前的同事和我現在的同事,,我希望大家把這個提問的機會留給其他一些新的朋友,熟悉和認識我的人,可以私下里再交流。我今天講的這個題目叫網箱養鱔十二式,這是 [查看詳情] |
黃鱔養殖戶如何正確辨別鱔魚苗種 [閱讀率:14358] | 07-14 |
[imG]upload/article/a2015071412180394.jpg[/imG][b]一、注意下苗氣候[/b]1、 連續5天以上晴好天氣2、 風向為南風,3、 水溫高于24攝氏度4、 水草覆蓋網箱60%以上面積,根部厚度大于15cm5、 晚上睡覺可以不用蓋被子,低溫24攝氏度以上[b]二、苗種鑒別[/b]1、品種(體色、紋路)黃色大斑、小斑鱔魚,紋路要清晰;2、規格:20~40尾/斤為易苗種大小整齊;3、無。海1)外表:皮膚無損傷、無畸形殘缺,發紅、發白等情況,肛門內凹;(2)倒懸鱔魚,口或腮部無出血癥狀者(有則多位感冒鱔魚,不宜下箱);(3)手握粘液無明顯過多(粘手)或過少 [查看詳情] |
黃鱔養殖戶放苗操作的五大關鍵技術點 [閱讀率:13270] | 06-28 |
黃鱔養殖放苗操作關鍵點苗種決定成!廣大黃鱔養殖朋友在6月將進行放苗,能否做到科學規范的選苗、下塘、馴食等將直接決定我們今年的養殖效益![b]一、選苗:[/b]深黃大斑鱔是首先鱔種,背部和兩側分布不規則褐黃色大斑,適應能力強,生長速度快;土紅大斑鱔體色土紅,屬于優質鱔種,但數量較少;淺黃細斑鱔是當前主要養殖品種,生命能力強,生長速度居中;青灰、淺黑色鱔魚適應能力弱,生長速度慢,盡量不要選用。[b]二、放苗前池塘準備:[/b]1、水草處理:將水草放置到岸邊,使用二氧化氯進行水草消毒,清除螺螄、鯽魚卵等雜物;每個網箱水草覆蓋面積50%。2、穩定水質:放苗前7-10天,使用海聯科3101(5畝*米/ [查看詳情] |
黃鱔和泥鰍的生態套養 [閱讀率:13689] | 06-11 |
一、鰍鱔池的改造 飼養黃鱔、泥鰍的池子,要選擇在避風向陽、環境安靜、水源方便的地方,要求土質堅硬,將池底夯實,池深0.7〜1米,水深保持在20〜35厘米。池底需填充厚30厘米含有機質較多的肥泥層,有利于黃鱔和泥鰍挖洞穴居。建池時注意安裝好進水口、溢水口,進水口、溢水口均用篩網扎好,以防黃鱔和泥鰍外逃。二、選好黃鱔、泥鰍種苗 水產養殖種苗是關鍵,在養殖黃鱔和泥鰍等名優水產品時更是如此。黃鱔種苗最好用人工培育馴化的深黃大斑鱔或金黃小斑鱔品種,不能用雜色鱔苗和沒有通過馴化的鱔苗。黃鱔苗大小以每千克50〜80條為宜,太小攝也力差,成活率也低。黃鱔放養20天后 [查看詳情] |
小瓜蟲引起黃鱔上草一例 [閱讀率:11505] | 06-04 |
湖北仙桃市楊林尾鎮鞏固村梁師傅一口池塘,養殖黃鱔。池塘面積3畝,水深1.3m。有網箱80口,網箱面積6m2(3m*2m),箱底到水面的距離在0.8-1.2m,無增氧機(見圖1)。網箱外套養少量“四大家魚”,黃鱔為2014年7月投放的當地苗種。 2015年4月21日上午,陰天,梁師傅帶水和黃鱔到店檢測。他反映目前存塘的黃鱔規格小的有1兩,大的2-3兩,近期黃鱔有上草扎堆的現象。測水結果:氨氮0mg/L,亞硝酸鹽0mg/L,pH值8.0,水溫15℃,藻類幾乎沒有。檢查魚體,發現體表和肛門發紅(見圖3);體表凹凸不平,用手觸摸,有刺手的感覺(見圖4);刮取體表粘液壓片,可見明顯的 [查看詳情] |
黃鱔“二年段”養殖模式要掌握好八個關鍵技術要點 [閱讀率:12316] | 05-18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5051823050966.jpg[/imG][/center] 隨著網箱黃鱔養殖業的不斷發展,養殖技術的日益成熟,創新養鱔模式已成為提高網箱養鱔效益的重要手段。小網箱養大黃鱔生產模式是一種典型的高效養鱔模式。兩年養殖模式,即當年收購的鱔種,飼養至次年底出售。與一年養鱔模式相比,增加了一年養殖時間,提高了成鱔規格,提升了鱔魚的品質和價值。其技術要點如下: 1、搞好網箱制作與安裝。網箱選用3×2、3×4的聚氯乙烯無節網片或純白四紗無節網片縫制。網箱規格為 3m×2m×1.5m(或1.0m)、2m×2m×1.5m(或1.0m)。 [查看詳情] |
黃鱔網箱水花生枯萎病的預防及對策分析 [閱讀率:12378] | 04-02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5040214455712.jpg[/imG][/center] 黃鱔網箱水花生枯萎病的預防方法: 1、定期施肥:可選用水佳美配合復合肥進行潑灑,每畝用水佳美500克加復合肥2公斤,建議每15天用一次,9月以后每10天一次;同時可水佳美配合一些農用葉面肥進行噴灑,維持水花生良好長勢。經常使用水佳美,水花生根系發達,也有利于鱔魚進行隱藏。 2、經常殺菌,防蟲:用菌立清按1:20稀釋,混合1:50比例稀釋的伊維混殺進行噴霧,每15天用一次,能起到減少水花生發病,長蟲和枯萎的情況;盡量避免使用不明成分的農藥進行滅蟲殺菌。 [查看詳情] |
白露期間黃鱔養殖的五個注意事項 [閱讀率:11173] | 04-02 |
[imG]upload/article/a2015040214463770.jpg[/imG]一、適當減料 加強保肝理由:經過7、8月份的大食量、快增長之后,黃鱔的肝脾均處于超負荷狀態,相對脆弱,白露期間溫差加大;水質易變的情況下很容易因為肝功能較弱,體質偏差而引起發病。對策:每周用肝胰樂+佳維拌料用3天,一天兩次;強化肝臟的解毒和免疫防病作用; 二、箱底除臭 注意氨氮理由:進入秋季,水草、藻類容易死亡,加上糞便、殘餌等堆積在箱底,極容易發酵導致箱底發臭、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超標;導致黃鱔中毒,表現為減料、大頭病、腹部充血等癥狀,長時候處于不良環境將嚴重影響黃鱔的體質和品質。對策:每周用 [查看詳情] |
2015年淡水養殖品種導航:黃鱔養殖技術要點 [閱讀率:13457] | 02-12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5021200193863.jpg[/imG][/center]導讀:黃鱔,俗稱鱔魚、長魚等。隸屬合鰓魚目、合鰓魚科、黃鱔屬。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的湖泊、河流、水庫、池沼、溝渠等水體中。除西北高原地區外,各地區均有記錄,國外主要分布于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b]生物學習性:[/b]黃鱔為底棲魚類,適應能 力強,生活在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日間喜在多腐植質淤泥中鉆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動,夜間出穴覓食。黃鱔的攝食、生長水溫為15〜30℃,最適生長水溫為22〜28℃:,28℃以上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