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解安”處理河豚急性游水案例分享 [閱讀率:53418] | 06-16 |
廣東珠海市白蕉鎮燈三村羅老板一河豚池塘,魚規格為3兩左右,水面10畝,水深2米,4臺葉輪式增氧機,1臺水車式增氧機,水為黃綠色,透明度為20公分。 6月2日,晴天,水質指標為pH8.0、氨氮0.4mg/L、亞硝酸鹽0.3mg/L;早上五點半客戶尋塘發現有500條左右游水,立即打電話求助,到塘頭檢測“溶解氧0.12mg/L”,判斷該情況為缺氧引起的,當時就建議其使用“速解安(6件)”潑水,客戶立刻接受。 9點左右客戶再次尋塘,發現游水的魚只剩一兩條。 下午4點回訪,無游水,檢測溶解氧為5.76mg/L,當時再次建議其晚上使用“速解安(1件)”預防反復。 [查看詳情] |
雨后天晴河魨發生氣泡病、死亡一例 [閱讀率:58087] | 06-12 |
福建省東山縣陳岱鎮前江村曾老板,有一口6畝池塘,沙底,平均水深1米, 0.75kw的增氧機一臺(圖1)。主要養殖河魨和日本對蝦,存塘的有350g左右河魨3000尾,日本對蝦7公分左右。 2015年4月7日,開始下雨降溫,少量日本對蝦“偷死”,池塘有滸苔。 4月13日,天氣轉晴,氣溫回升,未開增氧機,中午大量河魨上浮,多見白鰭、白尾,未發現死亡。曾老板聽朋友意見,使用1.5瓶的季銨鹽絡合碘,沒有效果,之后河魨出現十幾尾死亡。晚上死蝦也增多。 14日早上,曾老板帶著死魚來店咨詢。經檢查,河魨胸鰭、背鰭、尾 [查看詳情] |
暗紋東方鲀養殖常見病白嘴病方法 [閱讀率:58807] | 11-11 |
白嘴病(White mouth disease of obscure puffer ) [病因]初步認為是由牙鲆彈狀病毒(Hirame rhabdovirus,HIRRV)所引起。 [癥狀]病魚口唇周圍變成乳白色,唇似腫脹,但是將病魚取出水面觀察,則往往看不出癥狀?谇粡堥]失靈,呼吸極為困難。 [流行及危害]該病對魚種和成魚都能造成危害。日本學者認為該病的傳播主要是由于河鲀之間具有互相咬斗的習性。因為咬傷而使病毒水平傳播。該病的危害性較大,有時可造成網箱飼養河鲀85%以上的死亡。 [診斷]①根據發病的癥狀,肉眼很容易作出診斷。②采用PCR技術檢測病毒的核酸即可確診。 [查看詳情] |
東方鲀養殖常見病出血病的防治方法 [閱讀率:57568] | 11-04 |
東方鲀出血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暗紋東方鲀、紅旗東方鲀全身出血的疾病。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一)病原 周凱等(1999)報道,在患出血病的暗紋東方鲀的肝臟組織超薄切片中均看到大量形態相同的病毒顆粒,病毒顆粒為球形或多角形,核衣殼直徑約為85納米左右,雙層衣殼;病毒核心直徑50-60納米,無囊膜,未見包涵體;病毒顆粒常聚集成團,呈晶格狀排列,聚集團外有包膜;有的病毒顆粒分散于細胞中。因其形態及大小與呼腸孤病毒相似,因此暫將該病毒歸屬于呼腸孤病毒科。與草魚出血病的呼腸孤病毒關系如何,尚待進一步研究。 于士廣等(1996)報道,在患病的紅鰭東方鲀的肝臟超薄切片上,在肝細胞間隙及肝 [查看詳情] |
河豚養殖常見病出血癥防治技術 [閱讀率:57394] | 10-26 |
1、病原 彈狀病毒。 2、癥狀 病魚少食或不食,有時在池邊或水底靜臥,表皮呈斑點狀出血,有的重病魚表現為特異狂躁亂奔,類似河豚的白嘴病癥狀。解剖病魚可觀察到,腸內無食物,腸壁有時輕微充血,肝臟腫大呈粉紅色或點狀、斑塊狀出血,膽囊腫大,膽汁呈淡黃色,脾臟充血腫大,有腹水。 3、流行 主要危害400g左右的河豚,死亡率高。 4、防治 河豚出血癥死亡率高,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預防:①定期使用消毒劑或生石灰全池潑灑;②在高溫季節注意及時更換池水,投喂餌料要適口性好,且無霉變。③發現病魚及時撈出銷毀,防止魚群感染。治療:①全池潑灑二氧化氯0.2mg/L;或0.5~0.8mg/L鹽 [查看詳情] |
河豚魚養殖常見病水霉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60036] | 10-26 |
1、病原 水霉菌。 2、癥狀 被感染的河豚初期體色逐步變淺,常見尾鰭、臀鰭、背鰭有點狀出血,后期不吃食,并沿池邊狂游,創傷部位開始出現棉絮狀物,嚴重時甚至遍布全身,死亡率高。 3、流行 本病易感染有創傷的河豚,在20℃以下呈現高發狀態。 4、防治 預防:①經常清除池底污物,并注意水體消毒,經常更換水體,保持水質的清新。②水泥池可以投放光合細菌(PSB)或EM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光合細菌的使用量為8mg/L,EM的使用量為2mg/L。③河豚魚種的分池、運輸等生產操作中注意勿使魚體受傷。 治療:①親魚在受傷后,可在傷處涂磺胺軟膏、10%高錳酸鉀溶液等,可同時注射鏈 [查看詳情] |
河豚養殖技術之白嘴病防治方法 [閱讀率:57378] | 10-25 |
1、病原:彈狀病毒。 2、癥狀:患魚反應過敏,狂游,時見互相撕咬,狂游過后轉為緩游,直至死亡。病魚口吻發白,潰爛,上下鄂齒裸露,重者嚴重潰爛,腹部膨大。解剖病魚,可觀察到肝臟幾乎全部呈線狀出血。 3、流行:本病對養殖河豚危害比較大,感染率非常高,死亡率也很高。 4、防治:本病現無有效治療方法,生產上以預防為主。 預防措施:①放養健康不攜帶病原的苗種。②使用無病毒污染的水源,對可疑水源每立方米水用0.5~1.0g漂白粉消毒,經24~36小時后再使用:③放養密度適當,投餌適量、均勻,避免因缺餌造成互相撕咬;④及時撈出病、死魚并徹底銷毀,對發病池實施隔離,禁止養殖工具交叉使 [查看詳情] |
河豚養殖技術之腸炎病防治方法 [閱讀率:58222] | 10-25 |
1、病原 腸點狀氣單胞菌。 2、癥狀 病魚離群緩慢獨游,魚體發黑,腹部向上浮于水面,不久死亡;疾◆~食欲減退,甚至不食,肛門出現微紅,后期肛門紅腫,并伴有炎癥。解剖可見腸壁充血發炎,部分腸管呈現紫紅色。有的發病河豚還有腹水及肝臟病變。腸炎病常和爛鰓病并發。 3、流行 腸炎是養殖河豚常見病之一,發病原因可能與飼料有關。 4、防治 預防:①嚴格執行池塘徹底清塘消毒、水體消毒、魚體消毒,投喂堅持定時、定量、定點、定質,即“三消”、“四定”措施,加強日常管理,保持良好水質。②可定期投喂土霉素和大蒜素,每千克飼料添加土霉素1~2g和大蒜素2~3 g。 治療:①用0.4~0.5 [查看詳情] |
中草藥防治紅鰭東方鲀刺激隱核蟲病很有效 [閱讀率:57734] | 10-24 |
紅鰭東方鲀是高檔名貴的海水養殖品種,主要出口日本,具有極高經濟價值。 1、病原體 刺激隱核蟲(Cryptocaryon irritans)稱為海水小瓜子蟲,蟲體乳黃色,呈球形、卵形或梨形,前端稍尖,一般(34~66)μm×(360~500)μm,體內有4~8個卵圓形團塊連接成U字形排列的念珠狀大核。全身披纖毛,蟲體較大而不大透明,做緩慢旋轉運動。其生活史分為營養體和胞囊兩個時期,其發育過程是自由游泳于水中的纖毛幼體鉆入魚體組織(即營養體),魚體組織受到刺激后,形成白色的膜囊,蟲體長大后破膜成為胞囊,蟲體在胞囊內進行分裂增殖,又形成纖毛幼蟲,開始新的寄生生活。 2、診斷方法 [查看詳情] |
河豚魚養殖常見病小瓜蟲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57227] | 10-21 |
1、病原 多子小瓜蟲。 2、癥狀 病魚表現反應遲鈍,體色發黑,體表有白色粘膜,游動異常,常常白肚皮,側轉或在池邊池底摩擦,食欲不振。小瓜蟲主要寄生于河豚的軀干、皮膚及鰓瓣上,肉眼可見白色小點狀囊泡,尤其是河豚的鼻腔出現兩團粘液性附著物,嚴重時鼻腔可被小瓜蟲蛀通。鏡檢可以發現鰓組織粘液增多,蟲體周圍的鰓片上皮細胞增生,腫脹壞死。 3、流行 小瓜蟲的寄生對河豚魚的規格和年齡沒有嚴格的選擇,一般多發生在冬末和初春水溫較低時。此病感染性強,病情擴散迅速,部分池塘發病率可達80%以上,常引起大批死亡。 4、防治 預防:在發病高峰期,可使用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控制池水的有機物含量 [查看詳情] |
河豚魚養殖常見病異鉤蟲病的防治方法 [閱讀率:12085] | 10-21 |
1、發生 河鲀異鉤蟲病是日本養殖紅鰭東方鲀危害最大的寄生蟲病,我國在2002年首次確認此病在養殖紅鰭東方鲀時發生,筆者于2002年在暗紋東方鲀親魚越冬時發現,2003年和2004年一齡暗紋東方鲀越冬時又多次發現,是目前長江口區域養殖暗紋東方鲀魚種時發病最嚴重的,損失最大的一種寄生蟲病。本病全年均可發生,危害各生長階段的河鲀魚,并且常常和纖毛蟲病、車輪蟲病、細菌病并發。 2、癥狀 患魚攝食減弱,游動遲緩,體色發黑,體表糜爛、破損、剝離,鰭糜爛、破損,鰓蓋內側紅腫,鰓糜爛、退色、發白,腹腔積水、肝退色、灰白,腸松弛、積水,腎液化。病重魚體消瘦,極度貧血,常俯于池塘四周,病魚大都 [查看詳情] |
紅鰭東方鲀養殖廠家病害防治技術介紹 [閱讀率:9535] | 10-21 |
一、病毒性疾病 1. 白口病 該病是病毒感染癥,流行于高溫期,病魚以1齡以下的魚為主,可造成魚群的大量死亡,是紅鰭東方鲀養殖中最主要的疾病。 癥狀:病魚首先口部發黑,然后變成潰瘍狀白化,繼而上下顎的齒槽露出,呈“爛嘴”狀。內部表現為肝臟淤血及線狀出血痕,重癥者表現特異的狂亂游動行為。 病因:將患病魚腦磨碎離心取其上清液無菌過濾,將濾清液接種到紅鰭東方鲀的培養細胞中,會引起細胞變化。綜合各種實驗結果表明,此病是病毒感染。感染途徑多為互相殘殺接觸感染所致。 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辦法,應以預防為主。 二、寄生蟲病 1. 車輪蟲病 此病是淡水魚類養殖中常 [查看詳情] |
紅鰭東方魨養殖常見病綠肝病的防治技術 [閱讀率:8673] | 10-20 |
(1)病因 為餌料營養缺乏。 (2)癥狀 發現病魚的魚腹輕度發紅,肝臟呈綠色。 (3)防治 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 [查看詳情] |
紅鰭東方魨養殖常見病指環蟲寄生的防治技術 [閱讀率:9060] | 10-20 |
(1)病原 指環蟲。 (2)癥狀 病魚的體表粘液部分白濁,皮膚發紅,鰭發紅及出血,可用顯微鏡查驗。 (3)防治 同車輪蟲,發現病死魚要及時撈除,防止蔓延。 [查看詳情] |
紅鰭東方養殖常見病魨弧菌病的防治技術 [閱讀率:8501] | 10-20 |
(1)病原 該病的病原體為饅弧菌。 (2)癥狀 魚外觀癥狀為眼球周圍發紅,內臟未發現異常。 (3)防治 目前尚無有效藥物,主要保持水質良好,定期消毒和投放水質改良劑和微生物制劑。 [查看詳情] |
河豚魚養殖常見疾病的預防方法 [閱讀率:10772] | 10-20 |
河豚的疾病種類較多,有的疾病造成河豚死亡,給河豚漁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河豚疾病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飼養管理不善、水質差和沒有防病措施所致。因此,必須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預防疾病的發生。 1.加強日常的管理。養殖池應有專人管理,做好記錄,每天早晚要巡塘1次。魚病流行季節、陰悶惡劣天氣和暴雨更要勤于巡塘,勤換水,保證溶氧量足,水質清新。 2.飼料搭配科學,投喂新鮮優質飼料做到“四定”,即定質、定量、定時、定位。不喂腐爛變質的餌料,及時清除殘餌,改善水環境。 3.拉網、運輸、催熟、催卵、轉池時操作必須仔細,防止損傷魚體,導致感染病菌而引起疾病。 4.搞好消毒和傳染病的預防。 [查看詳情] |
河豚養殖常見病膚霉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8608] | 10-20 |
1.病因 膚霉病又稱水霉病或白毛病,主要是由于拉網、裝運、轉塘和親魚人工繁殖催熟催產等操作不細心或網箱養魚使魚體擦傷表面,或寄生蟲破壞魚的體表,由水霉或綿霉等真菌侵入傷口所致。此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多發生在梅雨季節。 2.癥狀 水霉或棉霉等真菌侵入魚體傷口后,大量吸收魚體內的養分而迅速繁殖生長。魚發病初期癥狀不明顯,后期肉眼可看到菌絲從魚體傷口大量繁殖長出白毛狀的外菌絲。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質水解酶。魚體受到刺激后分泌大量黏液,焦躁不安,游動失常、遲緩,食欲減退,皮膚黏液增多,組織壞死,嚴重時白毛狀菌絲長滿魚體,最后導致魚體衰弱死亡。 3.預防 魚的養殖過程應加強 [查看詳情] |
河豚魚養殖常見病腸炎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9592] | 10-20 |
1.病因 本病的病原體初步認為是產氣單胞桿菌。飼養管理不善,水體不清新或餌料沒有定質、定量、定時地飼喂或誘餌發生霉爛變質,養殖池塘魚種、食臺沒有消毒等都容易產生本病。 2.癥狀 病魚游動遲緩,離群,食欲減退或拒食。病魚腹部膨大顯紅斑,體色變黑,肛門外突紅腫,剖開魚腹可見腸壁充血發炎。輕者僅前腸或后腸呈紅色,嚴重時全腸呈紫色。多數魚腸內無食物,含有許多淡黃色黏液。常腹部向上浮于水面死亡。有時腸炎病與爛鰓病同發,不久即死亡。 3.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保持水質清潔,投新鮮餌料,切實做到池塘、魚種、食場和食臺的消毒,投餌料要求做到定質、定量、定時、定位。并定期用生石灰30 [查看詳情] |
河豚魚養殖常見病氣泡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8898] | 10-20 |
1.病因 氣泡病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主要是由于養殖池塘水中光照過強,水溫太高,水質過肥,水中的綠藻繁殖過盛,水中含氧量處于過飽和狀態,致使溶氧滲入皮下而形成氣泡病。主要危害幼魚。多發生于春末夏初,在久雨初晴和水溫驟增的情況下較易發生。 2.癥狀 病魚體表皮膚肌肉間鰭條、鰓絲上附有許多氣泡,游泳失去平衡,常在中午或下午漂浮于水面,最后魚體衰竭而死。 3.預防 加強管理,注意控制水中藻類,防止其過量繁殖,加大換水量,降低水中溶氧。 4.治療 發現病魚立即將其撈出,移入相對密度為1.003的海水中浸泡飼養1周。 [查看詳情] |
河豚魚養殖常見病小瓜蟲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9014] | 10-19 |
此病的病原為多子小瓜蟲。病魚表皮、鰭條、鰓瓣上呈現白色小點狀的囊泡或白色黏液,鰓片腫脹壞死,魚體轉黑、消瘦,游動遲緩,食欲不振,最后呼吸困難死亡。 治療方法:用福爾馬林12~16毫克/升(魚苗)或50~160毫克/升(成魚)浸泡15~20分鐘。 [查看詳情] |
集約化養殖暗紋東方鲀(河豚)常見疾病之皮膚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10378] | 09-21 |
(1)癥狀 患病的河豚魚尾柄部、軀干部或頭部皮膚潰爛,壞死脫落,嚴重者潰爛深入到肌肉層,有的病魚吻端潰爛。該病往往與水霉病并發。在低溫多雨季節,潰爛部位很容易長水霉。爛尾部繼續發展則可導致細菌性敗血癥,各臟器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病變。 (2)防治 預防主要加強飼養管理,合理調節水質,合理投餌;用醛制劑(如益生醛殺、益生銨醛)或氯制劑等消毒劑全池潑灑或水體中含0.7%以上的食鹽抑制細菌生長;同時內服中藥(強力三黃散、益生肝膽舒)加殺菌藥(威特氟、益生菌清)加維生素C。 [查看詳情] |
集約化養殖暗紋東方鲀(河豚)常見疾病之爛鰓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8452] | 09-21 |
(1)癥狀 發病的河豚魚常離群游泳,體色發黑,游泳緩慢。嚴重時魚呼吸困難,打開鰓蓋可見鰓絲黏液增多,鰓絲常呈灰白色,并經常粘附淤泥和其他雜物碎片,鰓絲末端腐爛,鰓絲蜷曲,鏡檢鰓上又無大量寄生蟲或真菌寄生。此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生,尤其高溫季節的7~8月為高發期,發病死亡率高。 (2)防治 經常檢測水質,定期換水、吸污,保持水質清新;定期用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及時殺滅寄生蟲。治療方法可采用含氯制劑(如精氯、高路高、溴氯海因)或碘制劑(黑旋風、巨碘)等消毒劑全池潑灑或水體中保持0.4%以上的食鹽抑制細菌生長。 [查看詳情] |
集約化養殖暗紋東方鲀(河豚)常見疾病之白嘴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8194] | 09-21 |
(1)癥狀 嚴重時患病的河豚魚游泳緩慢,在水面散游。魚體發黑,體表部分充血,口部皮膚潰爛,出血,直至整個頭部,腸道無食物,有黃色液體。魚體瘦。在溫室冬季養殖過程中一旦發生,傳播性極強。 (2)防治 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放養的魚苗或者魚種要消毒,在養殖過程中要及時換水排污,定期消毒。定期投喂大蒜素、多維等增強體質。一旦發現病魚要及時清除,及早控制病情,防止蔓延。 [查看詳情] |
集約化養殖暗紋東方鲀(河豚)常見疾病之出血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8660] | 09-21 |
(1)癥狀 發病的河豚魚漂浮于池邊水面上,反應遲鈍,無食欲。肉眼觀察病魚體色變淡,口腔、下頜及各鰭基、鰭條充血,有的尾鰭殘缺不齊。腹部出現點狀或斑塊狀淤血。解剖觀察,肝臟顏色變淺,有點狀出血或線條狀血絲,嚴重者整個肝臟呈黃色或綠色,呈糜爛狀。腸內無食物,有的腸充血。 (2)防治 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應以預防為主。主要措施是保持水質清新,及時排污和更換池水,定期使用水體消毒劑對水體進行消毒,投喂優質餌料,把握好投餌時間和投餌量,定期在飼料中添加保肝利膽、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中藥制品,避免放養密度過高并及時分疏養殖,注意做好水溫的調控工作,尤其在夏季和越冬期,加強疾病監測,及時殺 [查看詳情] |
暗紋東方鲀(河豚)集約化養殖過程中常見疾病的防治 [閱讀率:9406] | 09-21 |
暗紋東方鲀俗名河豚,主要分布于渤海、東海、黃海及通江的江河下游,為近海與河川底層洄游性魚類,是長江下游地區重要的漁業資源。由于其味道鮮美和藥用價值很高逐漸被消費者所接受,是一正在崛起的新興養殖品種,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養殖過程中的疾病也越來越多,逐漸成為制約暗紋東方鲀養殖發展的瓶頸,F將集約化養殖過程中暗紋東方鲀常見疾病及其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一、病毒性疾病 1、出血病 (1)癥狀 病魚漂浮于池邊水面上,反應遲鈍,無食欲。肉眼觀察病魚體色變淡,口腔、下頜及各鰭基、鰭條充血,有的尾鰭殘缺不齊。腹部出現點狀或斑塊狀淤血。解剖觀察,肝臟顏色變淺,有點狀出血或線條狀血絲, [查看詳情] |
河豚養殖的日常管理技術經驗介紹 [閱讀率:11419] | 07-02 |
河豚魚作為海安科技入戶主推品種,為廣大水產養殖示范戶帶來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收入。日常的河豚養殖是提高河豚養殖產量的關鍵,必須認真細致,持之以恒,重視每個環節! 1、巡塘堅持每天巡塘,觀察河豚的活動、攝食及水色、水質情況,檢查養殖設施,有條件的應每天定期測量水體理化因子,如水溫、PH值、溶解氧、氨氮、透明度等,并做好記錄! 2、及時調整投飼量在適溫范圍內,河豚生長速度較快。隨著體重的增長,日投飼總量必須調整,每隔10—15天要測定一次體重情況,推算塘中河豚總重量,據此調整下一階段的投飼量! 3、魚病防治河豚通常無特異的病蟲害,在池塘養殖較為常見的疾病主要有水霉病、小瓜蟲病、爛鰓病、腸 [查看詳情] |
每日農經:上餐桌的河豚魚 [閱讀率:1975] | 06-30 |
[imG]upload/article/a2008063007240693.jpg[/imG] 記者:剛到江蘇揚中就碰到一樁喜事。 消費者:今天是我父親退休的日子,所以請大家來做客。 干了一輩子革命工作,退休算一件大事,在揚中,這場酒席家家都辦,如今已經形成了一種風俗。碰巧的是,在酒席間,記者又發現了一種飲食民俗。 消費者:這是我們家鄉的特產我從小就吃,我們吃慣了,很好吃的。 這可不是一般的菜肴,而是一條危險的魚。 記者:河豚可是有毒的。 沒錯,就是這種河豚,雖然長著一副胖呼呼的可愛模樣,它卻讓人畏懼。因為這是一條要命的魚。李時珍在《本草綱 [查看詳情] |
河豚與中國對蝦池塘混養技術 [閱讀率:9617] | 03-07 |
河鲀魚屬名貴魚類,劇毒,市場價格高,銷售供不應求。目前是較理想的養殖新品種 ! ∫、 習性 河鲀魚是棲息于沿岸沙底處的肉食性魚類,主要攝食貝類、甲殼類、小魚、蝦及頭足類,適宜水溫15℃~20℃,6℃水溫即可越冬,適宜鹽度25‰~32‰,溶解氧要求4毫克/升以上! 《、養殖與管理 。保靥恋倪x擇: 選擇池塘養殖時必須根據河魚屯魚與中國對蝦各自的生活習性選擇好池子,并且要具備河鲀魚與中國對蝦混養的優越性,底質好、水質好、無污染、好管理的小型池子為宜,池子面積10畝~20畝,池子水位平均達2米以上! 。玻宄叵荆骸 ∈紫葟氐浊宄氐子倌,再用漂白粉、漂白精、生石 [查看詳情] |
河豚早春人工繁殖技術 [閱讀率:10607] | 11-19 |
近年來,暗紋東方鲀(河豚)人工繁殖技術已經趨向普及,其苗種生產水平也得到迅猛發展,逐步形成了一項新型的水產養殖高效產業。為了進一步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江蘇省常熟市白茆順隆魚蝦育苗場于2003年2月進行暗紋東方鲀早春人工繁殖試驗,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將此項技術提供給業內人士參考,以期共同實踐,共同探討。 [b]一、試驗過程與結果[/b] 2月15日~3月5日,催產暗紋東方鲀親魚3批,共30組,獲卵約180萬粒,平均受精率70%,受精卵數量約為126萬粒。孵化獲得暗紋東方鲀苗種約96萬尾,平均孵化率75%。到4月15日為止,培育成暗紋東方鲀夏花約50萬尾,其中,體長3.0cm以上規 [查看詳情] |
土池養殖河豚技術要點 [閱讀率:8371] | 11-19 |
紅鰭東方鲀(Fugu rubripes)俗名廷巴魚,河豚是沿海地區養殖的主要品種之一。目前,在紅鰭東方鲀成魚養殖成活率上,各養殖單位或個人高低不等,高的可達90%以上,低的則只在50%左右。筆者根據多年的養殖經驗,就紅鰭東方鲀在成魚上池養殖中保持較高成活率的幾個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b]一、池塘條件[/b] 池塘面積以10畝~50畝為宜,并配套有單獨的進排水閘各1處,每個池塘備有水泵。池塘要徹底清除淤泥,特別是多年養殖用的舊池塘,苗種放養前要嚴格清除多年積累的腐殖質和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并用消毒藥物處理曬干后再進水,水深保持在1.8m以上為好。 [b]二、苗種放養[/b] [查看詳情] |
河豚池塘育苗技術 [閱讀率:10267] | 11-01 |
一、小規格魚種培育 。ㄒ唬┏靥吝x擇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質無污染,周年水溫變化較小。若用半咸水或淡水養殖,應選擇提水方便、路線短、揚程低的地方建池。池底基本不漏水、滲水,筑堤建閘較容易。另外,要求交通、供電方便,池塘周圍無高大建筑物,同時不易受風暴或洪水的沖擊! 。ǘ┏靥燎逭、消毒 在冬季或農閑時將池塘中水排干,挖出池底淤泥,然后自然曝曬。魚種下池前應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清塘消毒。生石灰每畝用量為100-150公斤,漂白粉用量為30-40ppm,一星期后蓄水放魚,并施足基肥,以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長! 。ㄈ~種放養 魚種在室內培育到1.2-1.5厘米,畝放1-2萬尾。運輸 [查看詳情] |
越危險越賺錢 讓河豚做城市名片 [閱讀率:8868] | 10-22 |
[align=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7102218550256.jpg[/imG][/align] 很多吃過河豚的人都知道,它的美味讓你欲罷不能,拼死吃河豚的俗語從古時候一直流傳到現在,之所以要拼死吃就是因河豚有毒。在一般情況下,一只一斤重的河豚能夠提煉出0.5毫克的毒素,這就足可以毒死幾十頭大象。 鄭金良:“有那種野生的在海里長的那種河豚,人是根本不能碰的,很毒很毒的! 在江陰市的申港鎮,老百姓一直把河豚視為飯桌上的佳肴,現在,江陰人不但保持著吃河豚的習慣,而且還把它做成了一張城市名片,在江陰吃頓河豚并不是難事,但要經營河豚卻并不 [查看詳情] |
暗紋東方魨(河豚)的生物學及養殖技術 [閱讀率:565] | 03-23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7032309550095.jpg[/imG][/center] 暗紋東方魨屬魨形目、魨科,分布于沿海及通海的江河中下游,俗稱為河魨,其肉味鮮美,脂肪和蛋白質含量都很高,但其皮膚、生殖腺、肝、血液中合有毒素.特 別是繁殖期間毒性最大,“拼死吃河魨”是對其味鮮美而毒性大的真實寫照。此魚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因其遭到兇猛魚類襲擊時,氣囊迅速充氣,魚體呈球狀,且迅速升至水面, 其場面頗為新奇,故一些水族館把其列為觀賞魚類。我們徐州云龍湖水上世界樂園從1995年引進此魚進行展出,F把此魚的生物學及養殖技術總結如下, 一、暗紋東方魨的生物 [查看詳情] |
河豚養殖技術 [閱讀率:19160] | 01-19 |
(一)養殖方式與養殖環境 養殖海區要求水質清潔溶氧豐富,無赤潮發生,無污染物及污水流入。網箱養殖宜選擇避風內灣,透明度要求7-8m,流速10cm/s為結,最適水溫16-23℃當水溫低于9℃或高于28℃時對其生長不利。 目前日本的河豚養殖以網箱養殖為主。第一年從稚魚至1齡魚采用聚乙烯網箱。當體重達300g以上時,移入4cm網目的金屬網箱中飼育,直至上市出售為止。國內網箱養殖河豚的網箱規格為3×3×5m,多見于南方沿海,北方大多數為池塘養殖,面積數千至數萬m2不等,池深2-2.5m。除單養外,近年也有混養者,浙江于92-93年在沈家門進行東方豚與對蝦的土池混養獲得成功! 。ǘB成與生長 [查看詳情] |
提高河豚魚養殖成活率的措施 [閱讀率:9062] | 01-04 |
巴魚是指規格在75~150克左右的暗紋東方鲀魚種,巴魚階段因毒性較低,味道鮮美,深受江浙一帶群眾的喜愛,特別在每年春節到清明前后,價格較高,經濟效益明顯。但巴魚養殖過程中較易出現大小不均、相互殘殺現象,導致成活率不高,制約了其養殖的發展。筆者在養殖試驗基礎上,結合生產實際,就提高巴魚成活率的主要技術措施總結如下! ∫、培育適宜水質 在魚苗放養時,培育好適宜水質是提高巴魚成活率的一個關鍵技術。目前巴魚魚苗放養規格大都在1.5~2厘米左右,尚未進行馴化,攝食仍以浮游動物為主,因而培育好適口的餌料生物,將有利魚苗放養早期的攝食與生長。巴魚在光線較暗的水體中,相殘現象較少,我們在試驗中電發現蓋遮 [查看詳情] |
河豚養殖方式與環境養成與生長餌料投喂方法 [閱讀率:15208] | 10-27 |
目錄:養殖方式與環境 養成與生長 餌料投喂方法 一 養殖方式與養殖環境 養殖海區要求水質清潔溶氧豐富,無赤潮發生,無污染物及污水流入。網箱養殖宜選擇避風內灣,透明度要求7-8m,流速10cm/s為結,最適水溫16-23℃當水溫低于9℃或高于28℃時對其生長不利。 目前日本的河豚養殖以網箱養殖為主。第一年從稚魚至1齡魚采用聚乙烯網箱。當體重達300g以上時,移入4cm網目的金屬網箱中飼育,直至上市出售為止。國內網箱養殖河豚的網箱規格為3×3×5m,多見于南方沿海,北方大多數為池塘養殖,面積數千至數萬m2不等,池深2-2.5m。除單養外,近年也有混養者,浙江于92-93年在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