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口胭脂魚養殖常見病腸炎病的防治技術 [閱讀率:51909] | 10-20 |
1.病原及癥狀:俗稱“爛腸瘟”,病原為腸型點狀產氣單胞菌。病魚體色發黑,頭部尤其發黑,病魚離群獨游、反應遲鈍,食欲明顯減退甚至停食,胃腸內多無食物,腹部膨大,肛門紅腫突出,呈紫紅色,輕壓腹部,有黃色黏液和膿血流出,流行季節為6~8月。 2.防治方法: (1)徹底清塘消毒,做好“四消”(魚池消毒;魚種消毒;飼料、食場、工具消毒;水體消毒)、“四定”(定質、定量、定時、定位)工作。 (2)定期換水,高溫季節每兩周注新水1次,并用0.3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潑灑。 (3)魚種放養前用3毫克/升的漂白粉浸洗。 (4)不投喂腐敗變質的飼料。 (5)發病季節定期投喂藥餌 [查看詳情] |
胭脂魚養殖常見病水霉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57069] | 10-19 |
該病主要危害魚卵和早期魚苗。是影響孵化率和仔魚成活率的主要病害。胭脂魚卵孵化期間水溫在12~20℃,水溫低容易感染水霉,霉絲大量生長使卵粒形成白色絨球狀,魚卵互相粘連而大批死亡。因剛出膜仔魚聚集在一起,一旦感染上水霉,就會迅速傳染給其它健康的仔魚而引起仔魚的大量死亡。魚卵在發育后期不宜使用任何藥物處理,故該病應以預防為主。 防治方法: (1)孵化容器用10毫克/升錳酸鉀或5%~7%生鹽溶液消毒。 (2)受精卵在原腸期前每天用5毫克/升高錳酸鉀浸洗5~10分鐘。 (3)及時剔除霉卵、卵膜及壞死的仔魚,經常加注新水。 [查看詳情] |
胭脂魚養殖常見病腸炎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56481] | 10-11 |
腸炎病是胭脂魚苗種及低齡魚種主要疾病。在飼料及環境條件差的情況下易發生;流行季節為6~9月。 防治方法:一是堅持不喂變質腐敗飼料;二是加強水體消毒工作。在疾病發生時,全池潑灑漂白粉或0.3~0.4毫克/升強氯精;同時,內服土霉素藥餌,每50千克魚第一天用藥5克,第二天開始減半,連用6天為一個療程,可有效治愈腸炎病癥。 [查看詳情] |
胭脂魚養殖常見病腸炎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56458] | 10-11 |
1.流行:此病為胭脂魚魚種及低齡魚的主要病害,6~9月份流行,發病水溫22~32℃,在飼料及環境條件差的情況下易引起大量死亡。 2.病癥:病魚食欲明顯減退直至停食,胃、腸內多無食物,肛門充血紅腫,嚴重時消化道充血發炎甚至糜爛。 3.防治方法: (1)定期換水,高溫季節每半月加注新水一次,并用1毫克/升漂白粉或0.3~0.5毫克/升強氯精全池潑灑。 (2)投餌要做到定質定量,并定期對餌料臺消毒。 (3)拌藥餌投喂:每公斤魚用2~4克大蒜或適量的抗菌素類藥物為預防劑量,用5克大蒜為治療劑量,每天一次,連用三天。 [查看詳情] |
胭脂魚養殖常見病爛鰓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56557] | 10-05 |
1.流行:主要發生在成魚養殖階段。發病季節8~9月份,水溫25~33℃。 2.病癥:病魚離群獨游,行動遲緩,食欲減退或不吃食,鰓絲腐爛,呈白色,黏液增多。此病病癥不明顯但傳染迅速。 3.防治方法: (1)大量加注新水,以改善池塘水質條件。 (2)用1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潑灑,連續2~3天。 (3)口服抗菌素類藥物作預防與治療。 [查看詳情] |
美國大口胭脂魚池塘主養技術 [閱讀率:56194] | 08-20 |
美國大口胭脂魚池塘主養有投飼主養和施肥主養。施肥主養又分為大草、化肥主養及大草、糞肥主養。 [b]1.投飼主養[/b] 投飼主養每畝放養60克左右的大口胭脂魚600~650尾,同時套養100克左右的鰱50~60尾,鳙50~60尾,鯉25~30尾,60克左右的草魚25~30尾。魚種放養選擇晴天進行,放養魚種均用3%的食鹽水浸洗5分鐘。 投飼可投喂單一的菜餅、花生餅、芝麻餅、棉籽餅等,也可投喂由魚粉、豆餅、棉籽餅、無機鹽、維生素等組成的配合飼料。冬季投飼量一般占魚體重的0.5%~1%,夏季占5%~7%,春、秋季占2%~3%。主養塘每半月調節水質1次,換去原塘水的1/3,沖入新水 [查看詳情] |
胭脂魚成魚養殖日常管理技術 [閱讀率:56537] | 08-20 |
1、勤巡塘 每天巡塘3次,觀察池魚的攝食、活動和池水變化等情況;檢查進排水設施,尤其在天氣驟變和暴風雨來臨之際,要加強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勤洗餌料臺,每天及時撈出水中殘餌、污物,防止水體污染。 2、水質管理 水質管理是日常管理工作的中心環節。胭脂魚喜生活在清新的水體中,要求溶氧量高。因此,要特別加強水質管理。做到勤換水,正常情況下,每周可一小換,換注新水1/3;半月一大換,換水2/3。隨著魚體長大,水質漸濃,適當增加換水次數,高溫季節更應每天進行換水,并定時開動增氧機,保持池水溶氧豐富,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這樣可以促進飼養魚食欲和減少疾病發生。此外,養殖者在定期潑灑生 [查看詳情] |
美國大口胭脂魚網箱養殖技術 [閱讀率:55964] | 08-20 |
1.場址:放置網箱的地方,應水質肥沃,無工業污染,水溫適宜,向陽避風,底部平坦,深淺適宜,常年水深4~6米。 2.網箱結構:網箱采用尼龍網布做成,網箱四周固定在毛竹、楠木等扎成的框架上,網箱設置方式采用固定式和漂浮式兩種。網箱面積一般為30~60平方米,高2~3米,箱距3~4米,行距20米。 3.魚種放養:放養魚種要體質健壯、無病無傷、魚規格整齊,魚種進箱前用3%的食鹽水浸洗4~5分鐘,大口胭脂魚種的規格為50~75克/尾,放養密度5~10千克/平方米,同時搭配少量鰱、鳙、鲴,一般控制在2%之內。 4.管理:投餌要少量多次。每次投餌量以90%的餌料在漏出網箱之前被吃掉、且最 [查看詳情] |
美國大口胭脂魚飼料與投喂技術 [閱讀率:56515] | 08-20 |
在大口胭脂魚飼養中,除了采用施肥方法培養浮游生物餌料外,還需投喂人工飼料,以滿足其營養需要。 [b]1.飼料的種類[/b] 大口胭脂魚的飼料主要包括動物性飼料,植物性飼料和人工配合飼料。 (1)動物性飼料。營養充足,蛋白質含量高,而且必需氨基酸豐富,維生素較多,鈣磷含量及比例比較適宜。主要包括魚粉、肉骨粉、動物內臟、水蚯蚓等。 (2)植物性飼料。主要有谷實類、食品工業副產品,水生植物及酵母類等。常用的有黃豆粉、玉米粉、豆餅、花生餅、菜籽餅、米糠和糟類等。 (3)人工配合飼料。配方:魚粉25%、豆粕25%、菜粕22%、玉米5%、三等粉9%、木薯粉6%、膨潤土2%、 [查看詳情] |
胭脂魚苗種土池培育餌料投喂技術 [閱讀率:56854] | 08-20 |
[b]1、餌料[/b] 稚魚的開口餌料以輪蟲為主。人工飼養,除采取施肥、注水等措施,促使水中天然餌料生物繁生,供給稚魚餌料外,也可以在自然水體中人工撈。ú捎40~60目紗絹制作撈網)輪蟲、硅藻、草履蟲等浮游生物,或投給高蛋白的粉狀飼料(如煮熟的蛋黃粉、鰻魚專用飼料、奶粉等),補充天然餌料的不足。待幼苗體長至2厘米左右,逐漸增加投些枝角類、橈足類生物;體長達2.5厘米,改投切碎的水蚯蚓或魚畜肉糜、魚粉等;體長3~3.5厘米以后,可直接投給鮮活的水蚯蚓。 概括地說,適于飼喂胭脂魚苗種的飼料可粗略地劃分為兩大類:一是鮮活餌料,如輪蟲、藻類、枝角類、橈足類、水蚯蚓和搖蚊幼蟲等。這類餌料 [查看詳情] |
胭脂魚苗種培育的日常管理技術 [閱讀率:7683] | 08-20 |
由于幼苗階段,攝食旺盛,生長迅速,但身體仍較幼弱,易受傷害。因此,日常管理工作除供給優質適口餌料外,還必須精心護理,做好水質管理和病害防治等工作。 [b]1、培養和調節水質[/b] 通過合理注水、施肥等措施,使池水既有豐富的適口天然餌料,又有充足的溶氧,是培養和調節水質的主要目的,也是提高魚苗成活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其總原則應掌握胭脂魚水質宜爽的特點,適時、適量地進行換水與施肥,保證池水“肥、活、嫩、爽”;水體透明度在30~40厘米。具體操作要點可歸納如下: (1)淺水、肥水下塘。 (2)分期注水:隨著魚苗的成長和水質轉濃,須及時采取沖水注新水措施,擴展魚苗生活空間和改 [查看詳情] |
美國大口胭脂魚養殖日常管理技術 [閱讀率:6210] | 08-20 |
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是大口胭脂魚及混養魚類快速生長,取得穩產、高產的重要保證。 [b](一)巡塘。[/b] 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觀察水色、魚的活動、吃食情況,注意有無浮頭征兆。 [b](二)除草去污,勤撈死魚、病魚。[/b] 平時經常清除魚池周邊雜草,食臺上的殘飼。發現死魚、病魚,應及時撈走,以防傳染疾病。 [b](三)投餌。[/b] 要根據季節、天氣、水質、魚的活動和攝食情況而適時調節投飼量,投飼要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四定原則。 1.定時:一年中根據季節的特點,春季投飼要早,秋季結束要晚。一般每天投喂2~3次,選擇上午8:00~11:00、 [查看詳情] |
胭脂魚苗繁育技術 [閱讀率:6731] | 08-20 |
胭脂魚性成熟遲,不能在池塘中自然繁殖,所以養殖所需魚苗是通過人工繁殖獲得。 (1)親魚培育。 用于催產的親魚一般來源于天然水域。也可以進行人工培育,只要水質好、餌料充足,雌魚6齡、雄魚5齡以上能使性腺發育成熟。親魚培育池面積1—2畝,水深1.6—2.0米為宜。每畝放養親魚10—15尾,每日投餌量可按魚體總重的5%—25%,具體根據水溫、攝食情況來增減。有條件地方可多投喂蚯蚓,以利親魚的性腺成熟。還要注意池內不要混養鯉、鯽魚;嚴禁施肥,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 (2)催產授精。 在生殖季節,選用成熟好的親魚催產,雌親魚追星較小,肉眼能看到灰白色的小點,手摸迫星光滑。而雄 [查看詳情] |
胭脂魚的養殖技術 [閱讀率:9283] | 08-20 |
[b]一、苗種培育[/b] 剛出膜的魚苗身體透明細長,全長9.5~11.0毫米,靠卵黃囊供給營養。魚苗此時靜臥于池底,出膜后第6天開始作水平游泳,全長增至14毫米,卵黃囊因被吸收而逐漸縮小。出膜后第11天,魚苗開始攝食。開口餌料可以是熟蛋黃,每萬尾魚苗每天只需一個蛋,每隔3小時投喂一次。當然,投喂以輪蟲為主的活餌料效果最好。魚苗長至1.9~2.0厘米時,可以投喂枝角類等較大型的浮游生物,同時可以兼喂水蚯蚓;長至2.5厘米時,可以投喂水蚯蚓或魚肉糜。此階段適宜在水泥池或網箱中培育。初始密度2000~5000尾/平方米,逐步分疏。到3厘米時分疏到100~200尾/平方米。 魚苗出膜一 [查看詳情] |
胭脂魚的人工繁殖技術 [閱讀率:10343] | 08-20 |
我國長江所產的胭脂魚是胭脂科在西洲分布的唯一種屬,是我國二類保護的珍稀魚類。近20年來,由于過度捕撈,河流環境變化以及中下游通江湖泊的減少,其資源明顯衰退。為保護與增殖這一珍稀物種,我國水產科技工作者紛紛開展胭脂魚的人工繁殖技術的研究。四川省萬縣地區水產研究所于1973年開展胭脂魚人工繁殖的研究,經過深入艱苦的科學實驗,于1978年獲得胭脂魚池塘人工繁殖在國內首次成功,并對胭脂魚子一氏進行人工強化精心培育,于1991年子一代親魚人工催產又獲得成功,為我國珍稀魚類的養殖,做出了重大貢獻。接著中科院水生所和中華鱘人工繁殖研究所于1987年至1989年連續三年利用葛洲壩下游捕撈的成熟親魚進行人工繁 [查看詳情] |
大口胭脂魚養殖技術 [閱讀率:6809] | 08-20 |
大口胭脂魚是北美洲大型淡水經濟魚類品種。該魚肉質爽滑,味道鮮甜,肉質肉味可與桂花魚相媲美;個體大,生長快,最大個體達36.3kg;養殖產量高,畝產可達500kg以上;雜食性,飼料轉化率高,自然條件下該魚主食浮游動物、底棲生物、有機碎屑等,人工養殖條件下可喂各種商品飼料;對環境適應能力強,耐低氧,不怕冷,在我國不用保溫越冬。由于該魚在生活習性上與鯉魚、鯽魚相似,但生長快、肉質優,在很多國家作為鯉魚的替代品種而引入池塘、水庫、河流養殖。主要養殖方法如下: [b]1.池塘混養[/b] 在常規養殖家魚的池塘中每畝放養規格5cm以上的大口胭脂魚種100-150尾,無需專投餌料和管理,經一年 [查看詳情] |
美國大口胭脂魚池塘養殖魚種放養技術 [閱讀率:6453] | 08-20 |
[b]一、池塘條件[/b] (一)池塘形狀和環境 1.池塘形狀:養殖池塘形狀要求整齊而規則,可為圓形或方形,尤以東西走向的長方形為好。東西走向的池塘可相對延長日照時間,從而提高池水溫度,同時又有利于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和浮游生物的繁殖。 2.環境:池塘周圍環境良好,四周不應有過多高大的樹木和房屋,否則會遮擋陽光和風力,導致光照不足。池埂要堅實、牢固、不滲水。 (二)池塘面積、水深和底質 1.池塘面積:養殖池塘面積可根據生產規模的大小,因地制宜,靈活選用。根據養殖實踐,面積以1~15畝為宜。如無大塘,面積1~3畝的小塘也可。 2.水深:池塘水深以2~3米較為適宜 [查看詳情] |
胭脂魚成魚養殖技術 [閱讀率:6502] | 08-20 |
1、池塘條件 除肥水塘和旱澇不保收的池塘外,一般養殖池經過清整均可用來養殖胭脂魚。清整池塘措施有:清除過多淤泥;加固池坡、塘基,填堵漏洞;完善進排水系統,池塘進排水口要求有牢固可靠的防逃設施,可有效防止養殖魚的外逃和野雜魚進入。胭脂魚養殖過程中,要求水源充足,水質清新;最好配備有增氧和灌溉等機械設備。 2、魚種放養 魚種放養工作應在3月前完成。放養魚種規格在50克以上,并盡可能同池魚種大小均勻。放養方式因地、因塘實施,可單養,也可混養、套養。單養時,每畝放養大規格魚種400~600尾,另外搭配100~200尾白鰱和少量草魚、魴魚等。還可視情況,再套養800~1000尾胭脂魚 [查看詳情] |
胭脂魚的養殖技術 [閱讀率:6338] | 08-20 |
胭脂魚是胭脂魚科在亞洲分布的唯一種屬,被列為國家二類保護野生水生生物。該魚體形奇特,花紋鮮艷,因此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曾獲世界觀賞魚博覽會銀獎。 一、生物學特性 胭脂魚主要產于長江上游,幼魚經常群集在水流比較靜止的亂石之間;喜歡生活在水的上層,游動緩慢,成魚及未長成的成魚棲息在水的中下層,行動矯捷。每年2月中旬,性腺接近成熟的胭脂魚親魚均要上溯到長江上游的急流中產卵繁殖,等到秋季退水時期,又回到長江干流內越冬。胭脂魚性情溫和,不跳,行動遲緩,生活力強,起捕率高。 胭脂魚主要攝食底棲無脊椎動物,如搖蚊幼蟲、蜻蜒幼蟲、蜆和淡水殼菜等,也可攝食植物碎片及部分硅藻和絲狀藻類等,屬偏 [查看詳情] |
美國大口胭脂魚引種及繁殖技術 [閱讀率:6616] | 08-20 |
王佳喜(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 武漢430071) [b](一)技術簡介及特點 [/b] 美國大口胭脂魚[I0ti0bus Cyprinellus (Valenciennes)]是原產于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經濟魚類。該魚具有個體大、產量高、抗病力強、成熟早、耗氧量低、雜食性、易飼養、易捕撈等優點。它能在0-42℃的水中生存。世界許多國家如俄羅斯、烏克蘭等早就將美國大口胭脂魚選為鯉魚的替代品種,引進養殖。我國漁業工作者早在80年代就呼吁引進。1993年5月,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國外名優魚類基地首次將美國大口胭脂魚引入我國。該項目通過對美國大口胭脂魚生物學、經濟性狀、人工繁殖、池塘養殖 [查看詳情] |
美國大口胭脂魚成魚養殖技術 [閱讀率:5836] | 08-20 |
成魚養殖 美國大口胭脂魚可在池塘中主養或混養。由于其生長快,鱗片較松,因此生長期應減少拉網次數,以防損傷。 (1)主養。 主養美國大口胭脂魚的池塘面積8/15公頃。1公頃,設有進排水口,魚池在放養前用生石灰徹底消毒。主養方式有投飼主養及施肥主養等。投飼主養一般1/15公頃放養規格為50~60克魚種600尾;混養規格為100克左右的白鰱、花鰱、鯉魚種及規格60克左右的草魚種。魚種放養時要用食鹽或孔雀綠消毒。投喂人工配合飼料。冬季投餌量一般占魚體總重的0.5%~1%,夏季5%~7%,春秋季2%~3%,每半月換水1/3調節水質。經12個月養殖,每公頃凈產約9000千克,其中大口胭脂魚60 [查看詳情] |
美國大口胭脂魚魚苗培育技術 [閱讀率:6105] | 08-20 |
魚苗培育 可采用育苗器、水泥池、網箱、池塘進行培育,以下主要介紹池塘培育魚苗的方法。 培育水花用池塘大小一般為3/15公頃~5/15公頃,水深0.6米左右。在魚苗放養前1個月要清塘、消毒,待藥效消失后放水30厘米左右,施肥肥水,待浮游動物餌料充足后放養魚苗。魚苗下塘后,每10天提高水位5~l0厘米,直到水深達60厘米為止。經20~30天,孵化的魚苗可長到0.8~1厘米,此后可轉入夏花培育階段。 培育夏花的池塘大小不限。魚苗放養前用生石灰清塘,并培肥水質,放養密度一般為每公頃90萬~120萬尾。放養初期水深0.5米,以后隨魚體的生長而逐漸加深水位,直至1.2米左右。從魚苗 [查看詳情] |
美國大口胭脂魚的生物學特性 [閱讀率:6736] | 08-20 |
美國大口胭脂魚又名牛鯉、巨口牛脂魚,屬鯉形目、胭脂魚科,是原產于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經濟魚類,具有體型大、生長快、抗逆性強、繁殖快、易捕撈等優點。l993年由湖北省水產研究所從美國引進,試養表明,其生長速度快,是一個較好的養殖新種類。 生物學特性 (1)形態特征。大口胭脂魚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均與鯉魚相似,但個體較大,故又稱其為“牛鯉”。魚體呈紡錘形,身披較大鱗片,頭部橄欖色,側線上部褐綠色,后下部呈青綠色。幼魚及成魚階段背鰭基部兩側各有一列反光鱗片。成熟的個體婚姻色較明顯,色澤鮮艷,在陽光下尤為艷麗,五彩斑斕。 (2)生活習性。大口胭脂魚屬底層魚類,一般活動于水體下層,只有在攝食 [查看詳情] |
怎樣混養美國大口胭脂魚 [閱讀率:8108] | 08-20 |
美國大口胭脂魚又名巨口牛脂魚,原產于北美洲,是一種大型的經濟魚類,俗稱美國鯽魚。該魚具有適應范圍廣、耐低溫、食性雜、個體大、易捕撈、肉味鮮美等特點,是經全國水產原良種委員會審(認)定通過推廣養殖的一個優良品種。由于美國大口胭脂魚為濾食性魚類,主要吞食浮游動物,因此,以美國大口胭脂魚代替傳統的花鰱(鳙魚)混養模式,能發揮水體的綜合養殖生產能力,增加優質魚的產量,提高主養品種的附加值。 一、準備 養殖美國大口胭脂魚,池塘面積可大可小,水深在2米左右為宜,要求不滲漏,保水保肥性好,排灌方便,最好能配置增氧設備。養殖時,應先按常規方法清塘、曝曬后,注入新水,再每畝施放發酵過的有機肥100 [查看詳情] |
美國大口胭脂魚養殖技術 [閱讀率:6085] | 08-20 |
美國大口胭脂魚又名巨口牛脂鯉,屬鯉形目,胭脂魚科,是從美國引進的原產于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經濟魚類。此魚具有個體大、生長快、易飼養、繁殖力強等特點,是值得推廣和飼養的名特優品種,F將其養殖技術總結如下: 一、池塘條件 1.選擇面積2畝~5畝的池塘,水深1.5米~2米,魚池不滲漏,保水保肥好,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質良好。 2.魚種放養前,要殺滅魚池中的病原生物。一般是魚種放養前7天~8天,用生石灰75公斤/畝~100公斤/畝兌水全池潑灑。2天~3天后注入新水,并用糞肥300公斤/畝~400公斤/畝作基肥,以培育天然餌料。 二、魚種放養 魚種放養可選在4月~5月份進行 [查看詳情] |
胭脂魚養殖常見病萎癟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7440] | 08-20 |
萎癟病是一種營養不良癥。在胭脂魚苗種培育中,高密度養殖或餌料跟不上時易發生。 防治方法 平時應加強飼養管理,合理放養魚種,保證魚苗、魚種有足夠的優良飼料供應。發生萎癟癥狀時,可將病魚分隔飼養,投喂營養價值高的水蚯蚓,可緩解病情。 [查看詳情] |
美國大口胭脂魚養殖常見病水霉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6953] | 08-20 |
1.病原及癥狀 又叫膚霉病或白毛病,其病原體為霉菌的一類,包括水霉科、芽枝菌科和膚霉科中一些種類。當魚體由于捕撈、搬運時操作不小心,擦落鱗片或碰傷鰭條而導致受傷,霉菌極易乘虛侵入傷口,寄生于表皮,吸取壞死細胞的養料,向內外生長,隨著壞死組織的擴大,向內深入肌肉,向外長成綿毛狀菌絲。致使魚體負擔過重,游動遲緩,食欲減退,終而死亡,以早春和晚冬最為流行。 2.防治方法 在搬運時操作要細心,勿使魚體受傷;若魚體已經受傷,則用3%~5%的食鹽水浸洗10~15分鐘,也可用龍膽紫涂抹傷口。 [查看詳情] |
美國大口胭脂魚小瓜蟲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6754] | 08-20 |
1.病原及癥狀 病原體為多子小瓜蟲。主要寄生鰓絲,多發生在越冬期,水溫為16~18℃,表現為在魚的體表和鰓、鰭基部可見大小不等的小白點,故也有“白點病”之稱。鏡檢時發現蟲體。 2.防治方法 全池潑灑亞甲基藍,使池水呈2克/立方米濃度,連續數次,每天灑藥1次。 [查看詳情] |
美國大口胭脂魚腸炎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6787] | 08-20 |
1.病原及癥狀 俗稱“爛腸瘟”,病原為腸型點狀產氣單胞菌。病魚體色發黑,頭部尤其發黑,病魚離群獨游、反應遲鈍,食欲明顯減退甚至停食,胃腸內多無食物,腹部膨大,肛門紅腫突出,呈紫紅色,輕壓腹部,有黃色黏液和膿血流出,流行季節為6~8月。 2.防治方法 (1)徹底清塘消毒,做好“四消”(魚池消毒;魚種消毒;飼料、食場、工具消毒;水體消毒)、“四定”(定質、定量、定時、定位)工作。 (2)定期換水,高溫季節每兩周注新水1次,并用0.3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潑灑。 (3)魚種放養前用3毫克/升的漂白粉浸洗。 (4)不投喂腐敗變質的飼料。 (5)發病季節定期投喂 [查看詳情] |
美國大口胭脂魚車輪蟲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6482] | 08-20 |
1.病原及癥狀 病原體為車輪蟲屬和小車輪蟲屬的車輪蟲。主要寄生在魚的皮膚或鰓部,病魚體質清瘦,獨游水面時緩時急轉圈,行動呆滯,如不及時治療,不久便死亡。流行季節5~8月。 2.防治方法 (1)清塘要認真、徹底。 (2)用0.14毫克/升的硫酸銅溶液全池潑灑。 (3)70毫升/立方米的福爾馬林浸洗魚種10~15分鐘。 (4)3%的食鹽水浸洗病魚5分鐘。 (5)邊遠農村可用楓楊樹葉,每畝30千克煎汁遍池潑灑。 [查看詳情] |
美國大口胭脂魚養殖常見病爛鰓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6340] | 08-20 |
1.病原及癥狀 又稱烏頭瘟,病原體為魚害黏球菌。發病時,病魚離群獨游,上浮于水面緩慢游動,似缺氧“浮頭”狀,食欲減退,體色漸黑,頭部特別烏黑。病魚鰓絲發白,常附著污泥和黏液,群眾稱拖泥;嚴重時鰓蓋骨內表皮被腐蝕成圓形或橢圓形的透明區,通稱“開天窗”,致使鰓絲軟骨外露,終因呼吸困難導致死亡,流行季節5~9月。 2.防治方法 (1)魚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徹底清塘消毒。 (2)大量加注新水,改善池塘水質。 (3)發病期間堅持用漂白粉或食鹽掛簍。 (4)不要直接施用未經發酵的草食性動物糞便。 (5)用0.3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全池遍灑。 [查看詳情] |
美國大口胭脂魚錨頭鳋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6618] | 08-20 |
1.病原及癥狀 病原一般是鯉錨頭鳋的雌體,全長約6~10毫米,形成一根針,主要寄生魚體體表、鰓及口腔(極少數)。錨頭鳋以其頭角鉆入寄主肌肉或鱗片下面,引起周圍組織紅腫或壞死,少數魚可能同時感染水霉病,病魚呈現急躁不安,間隔性側游,食欲減退,體質消瘦,患病魚少則寄生1~3個,多則遍布全身,多達20~30個。 2.防治方法 (1)用0.03毫克/升的克錨靈全池遍灑,間隔1天,連用3次。 (2)全池遍灑90%的晶體敵百蟲,使池水呈0.3~0.5毫克/升濃度。 (3)每畝用20千克馬尾松枝,扎成數束,散放池中,可以預防此病。 (4)可用鑷子撥出或將蟲體剪斷,再用紫 [查看詳情] |
美國大口胭脂魚常見疾病及防治 [閱讀率:5674] | 06-20 |
一、赤皮病 1.病因 魚體表受傷后,因細菌感染而發病,病原為熒光假單胞菌! 2.癥狀及危害 病魚體表尤其是兩側的部分鱗片脫落,表皮發炎充血呈淡紅色,鰭基充血,鰭末端腐爛,常與爛鰓病并發。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春、夏季為多發季節,危害魚種和成魚,可導致魚死亡! 3.預防 (1)養殖池應用生石灰徹底清塘。(2)魚種下池前采用5%的食鹽水浸浴10分鐘~15分鐘。(3)在該病多發季節,每月用0.2ppm~0.3ppm三氯異氰尿酸全池潑灑一次,一周后再用15ppm~20ppm生石灰潑灑! 4.治療 (1)用0.3ppm三氯異氰尿酸全池潑灑,每天一次,連用3天;一周后再用20ppm的生石灰潑灑一次 [查看詳情] |
名貴水產養殖品種-胭脂魚實用養殖技術 [閱讀率:8001] | 06-05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60510294683.jpg[/imG][/center] 胭脂魚(Myxocyprinus asiaticus)屬鯉形目,亞口魚科,胭脂魚屬! ∷追Q:火燒鳊、黃排、木葉盤、紅魚、紫鳊、燕雀魚、血排、粉排! ±姆N名: 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 英文名:Chinese sucker 分布:長江、金沙江等地! ∩常荷钤诤、河流中,幼體與成體,形態各異,生境及生物學習性不盡相同,幼魚喜集群于水流較緩的礫石間,多活動于水體上層,亞成體則在中下層,成體喜在江河的敞水區,其 [查看詳情] |
美國大口胭脂魚人工養殖技術 [閱讀率:4724] | 10-09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7100910583381.jpg[/imG][/center] 美國大口胭脂魚又名巨口牛脂鯉,屬鯉形目,胭脂魚科,是從美國引進的原產于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經濟魚類。此魚具有個體大、生長快、易飼養、繁殖力強等特點,是值得推廣和飼養的名特優品種,F將其養殖技術總結如下: 一、池塘條件 。ㄒ唬┻x擇面積2畝~5畝的池塘,水深1.5米~2米,魚池不滲漏,保水保肥好,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質良好! 。ǘ~種放養前,要殺滅魚池中的病原生物。一般是魚種放養前7天~8天,用生石灰75公斤/畝~100公斤/畝兌水全池潑灑。2天~3天后注入新 [查看詳情] |
品種推薦:胭脂魚 [閱讀率:12931] | 09-27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7092709164683.jpg[/imG][/center] 胭脂魚(Myxocyprinus asiaticus)屬鯉形目,亞口魚科,胭脂魚屬! ∷追Q:火燒鳊、黃排、木葉盤、紅魚、紫鳊、燕雀魚、血排、粉排! ±姆N名 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 英文名:Chinese sucker 分布:長江、金沙江等地! ∩常荷钤诤、河流中,幼體與成體,形態各異,生境及生物學習性不盡相同,幼魚喜集群于水流較緩的礫石間,多活動于水體上層,亞成體則在中下層,成體喜在江河的敞水區,其行動迅 [查看詳情] |
胭脂魚人工繁殖技術 [閱讀率:7596] | 09-27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7092709093987.jpg[/imG][/center]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 我國長江所產的胭脂魚是胭脂魚科在亞洲分布的唯一種屬,是我國二類保護的珍稀魚類。近20年來,由于過度捕撈、河流環境變化以及中下游通江湖泊的減少,其資源明顯衰退。為保護與增殖這一珍稀物種,我國水產科技工作者紛紛開展胭脂魚的人工繁殖技術的研究。四川省萬縣地區水產研究所于1973年開展胭脂魚人工繁殖的研究,經過深入艱苦的科學實驗,于1978年獲得胭脂魚池塘人工繁殖在國內首次成功;并對胭脂魚子一代進行人工強化精心培育,于1991 年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