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病防治過程中六種常用的給藥方法 [閱讀率:35012] | 06-05 |
魚病防治中,應根據魚病的發病原因、癥狀、感染的情況、病程的性質,采取相應的給藥方法,才能達到藥到病除,節約成本開支,增產穩產,提高養魚經濟效益的目的。下面介紹六種魚病防治中常用的給藥方法: 一、遍灑法 此法能徹底殺滅病原體,可用于治療,也可用于預防。方法是將配制好的藥液遍灑全魚池,讓魚池水達到一定的濃度,以殺滅魚池中及魚體表外的病原體。缺點是用藥量大,池水體積的計算麻煩,副作用比較大。藥物的安全范圍較小時,要謹慎使用,以免造成危害。 二、掛簍或掛袋法 此法副作用小、危險系數低(幾乎沒有危險)、用藥量小、簡便易行。方法是將盛有藥物的簍或袋懸掛在魚池食場周圍,形成一定范圍的消毒區,以 [查看詳情] |
高溫季節魚塘管理與魚病防治三個注意要點 [閱讀率:29162] | 01-05 |
作者:江蘇宿遷市宿豫區關廟鎮 王振利 夏季池塘水體溫度高,晝夜溫差較大,水體上下溫差明顯,水質變化快,特別是發生持續高溫時,養殖魚類受環境變化影響應激反應加劇,抵抗力下降,極易導致病害發生與流行,在夏季養殖過程中,魚塘管理與魚病防治需要注意以下要點: 一、科學投喂,增強魚體抵抗力! 1、增加投餌機數量擴大投餌面積,避免魚大量聚集在一處攝食;水深超過2米的池塘要減少投喂時間,一次投喂以20~30分鐘為宜! 2、要堅持 “定質、定量、定時、定位”投喂,確保飼料質量,補充魚體的維生素與微量元素,提高魚體的抵抗力! 3、經常在食場周圍采取掛袋、掛簍的方法,使用硫酸銅、漂白粉等消毒殺菌殺 [查看詳情] |
淡水魚簇管蟲病癥狀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23986] | 08-12 |
簇管蟲病是由簇管蟲寄生在多種淡水魚的鰓上引起的疾病! (一)病原 武昌簇管蟲屬纖毛蟲類。蟲體扁平,長紡錘形或不規則形,后端延長成彎鉤狀,稱小臂。簇管蟲常與東方杯體蟲在一起,并以小臂握住東方杯體蟲的柄狀延長部分。蟲體有1-6束吸管,分布在體前和兩側;每束吸管多的可達40條,管的末端稍膨大;大核長棒形,小核球形,一般在大核中部側面;伸縮泡2個;胞質里有許多大小、形狀不一的粒體,可能是食物粒;蟲體大小為78-129微米×31-48微米! (二)流行情況 該病全國各地都有發生,危害多種淡水魚的魚苗、魚種,一般感染率和感染強度都不高,只有當大量蟲體寄生在魚苗、魚種的鰓上時,才會引起病魚死亡! [查看詳情] |
魚毛管蟲病癥狀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21951] | 08-12 |
由毛管蟲寄生在鰓瓣上引起。主要表現鰓組織被破壞,勃液增多。治宜殺滅蟲體。[處方1 】 硫酸銅50g 硫酸亞鐵20g 用法:加水溶解,用于10Om “水體一次全池潑灑。[處方2 】 福爾馬林50ml 用法:加人IOOkg 水稀釋后浸洗病魚30分鐘 [查看詳情] |
毛管蟲病癥狀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21744] | 08-12 |
毛管蟲病的病原體主要是中華毛管蟲。它的身體長形和卵形。身體的一端,長有一束放射狀的吸管,身體的中部,有一個棒狀或香腸狀的大核。大核的后面或側邊,有一個球形的小核。身體內有大量大小不一和形狀不規側的顆粒。毛管蟲用內出芽的方法進行繁殖。即從母體的細胞質內形成胚芽,胚芽離開母體以后,成為自由活動的纖毛幼蟲。幼蟲在水中游動進,側面觀像小碟,正面觀呈圓形,中央凹陷。幼蟲在水中游動時,如遇到魚就固定在魚體上,失去纖毛,長出吸管,漸漸發育成為成蟲。它寄生在鰓瓣上,把身體延長,伸入鰓絲的縫隙里,有吸管的一端露在外面,破壞鰓組織。大量寄生時,嚴重妨礙魚的呼吸,影響魚的生長發育,引起死亡。每年6-11月流行,主 [查看詳情] |
淡水魚毛管蟲病癥狀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22670] | 08-12 |
毛管蟲病是由毛管蟲寄生引起的疾病! (一)病原 毛管蟲屬纖毛蟲類。沒有一定的形狀,呈長形、卵形、圓形或種種不規則形,大小變化也很大,3l-81.3微米×15-56.3微米。有的前端有1簇吸管,稱中華毛管蟲;有的在蟲體上有2-3簇吸管,或遍布全身,如湖北毛管蟲。吸管為中空小管,末端作球形膨大;吸管的數目隨個體大小而不同,蟲體小,吸管數少。體內有1個大核,呈棒狀或香腸形;幼小的個體,大核常呈卵形;小核球形,在大核的后端或一側;體內還有3-5個伸縮泡及食物粒! ≈饕捎脙瘸鲅糠绞竭M行繁殖,胚芽上有2-3圈纖毛,胚芽在母體內慢慢轉動,離開母體后在水中自由游動。幼蟲側面觀似小碟,正面觀圓形,中間 [查看詳情] |
寄生蟲性疾病-斜管蟲病防治技術 [閱讀率:23669] | 08-12 |
(1)病原體:鯉斜管蟲 (2)癥狀:無明顯癥狀。大量寄生時,鰓和體表粘液增加,病魚食欲減退,體瘦而發黑。 (3)流行情況及危害魚類:寄生在淡水魚的鰓及皮膚上,對溫水性及冷水魚都可造成危害,主要危害魚苗魚種,流行于春、秋季節。當水質惡劣、魚體衰弱時,在夏季及冬季冰下也會發生,引起魚大量死亡。 (4)治療方法 a.全池潑灑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使池水呈0.7ppm。 b.全池潑灑原蟲凈,每畝一米水深用量150-200ml。 (5)注意事項:徹底清塘,注意殺滅水中及底泥中的病原。 [查看詳情] |
魚斜管蟲病癥狀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26397] | 08-12 |
魚斜管蟲病的病原體為鯉斜管蟲。蟲體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前面較薄,后部較厚。腹面觀一般呈卵形,剛死去的個體呈圓形。背面除有橫行剛毛外,其余部分無纖毛。在纖毛線上長著纖毛,腹面中部裸露。身體的腹面前中部有一胞口,胞口由16-20根刺桿作圓形圍繞成漏斗狀的口管,并與身體縱軸向左成30度傾斜角,故名斜管蟲。身體后部有一個大核,一般在大核的旁邊或后面有一球形小核。 暗溝、陰暗、適溫、糞便、污水、淤泥、腐殖質是產生斜管蟲的條件和基地。適宜斜管蟲繁殖的水溫為8-18攝氏度,最適繁殖水溫為5-12攝氏度。因此,每年3-4月和11-12月是此病的流行季節。夏秋兩季比較少見。斜管蟲離開魚體后在水中自由狀態下 [查看詳情] |
新鳋病癥狀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9972] | 08-12 |
病原日本新鳋以及長刺新鳋等寄生而引起的魚病。日本新鳋頭部呈等腰三角形,兩腰有兩個波浪形的起伏;第一胸節特大,后緣幾乎成圓弧,其余四節急劇減少;生殖節膨大如壇狀,寬大于長。卵囊中間粗,兩端尖細。長刺新鳋與日本新鳋主要不同點為頭部半卵形,后緣平直,兩側為均勻的弧形,沒有波浪形的起伏。 病癥病魚身體消瘦發黑,在體表及各鰭條上,特別在背鰭、鼻孔附近及尾鰭上,可看到許多小白點。病魚常有“浮頭”現象。 流行情況主要發生在魚種階段。寄生在青、草、鯉、 鯽、鳙、鱖、鯰、金魚等的鰭、鰓耙、鰓絲和鼻腔等處。在湖北武漢、廣東連縣和上海青浦均有發現。嚴重感染時,常引起魚種死亡。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水用20克高錳酸 [查看詳情] |
鯉魚碘泡蟲病癥狀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23495] | 08-12 |
病原是由野鯉碘泡蟲寄生而引起的魚病。蟲體殼片內前端有兩個瓶狀極囊,內有螺旋形極絲,細胞質內有兩個胚核和一個明顯的嗜碘泡。孢子長卵形,長11.4(10.8~12.0)微米,寬8.5(8.4~9.0)微米;極囊長4.6(4.2~4.8)微米,寬2.8(2.4~3.2)微米。病癥 魚鰓被野鯉碘泡蟲大量侵襲,形成許多灰白色瘤狀胞囊,在鯉魚種的鰓弓上,寄生大量的野鯉碘泡蟲胞囊,使魚致死。流行情況 我國南北均有發現,是一種嚴重的寄生蟲病。防治方法(1)徹底清塘消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孢子的大量繁殖,減少此病發生。(2)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查看詳情] |
水霉癥狀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3724] | 08-12 |
病原水霉病又稱膚霉病、白毛病,是由水霉科中許多種類寄生而引起的。我國常見的有水霉和綿霉兩屬。菌絲細長,多數分枝,少數不分枝,一端像根一樣扎在魚體的損傷處,大部分露出體表,長可達3厘米,菌絲呈灰色,似柔軟的棉絮狀。扎入皮膚和肌肉內的菌絲,稱為內菌絲,它具有吸取養料的功能;露出體外的菌絲,稱為外菌絲。 病癥霉菌最初寄生時,肉眼看不出病魚有什么異狀,當肉眼看到時,菌絲已在魚體傷口侵入,并向內外生長,向外生長的菌絲似灰白色棉絮狀,故稱白毛病。病魚焦躁不安,常出現與其他固體磨擦現象,以后患處肌肉腐爛,病魚行動遲緩,食欲減退,最終死亡。在魚卵孵化過程中,也常發生水霉病?煽吹骄z侵附在卵膜上,卵膜外的菌 [查看詳情] |
腐鰭病癥狀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8661] | 08-12 |
病原腐鰭病是由一種桿菌引起的細菌性魚病。病癥患腐鰭病的泥鰍,背鰭及其附近肌肉腐爛,甚至背鰭可以全部爛掉,肌肉外露骨,魚體兩側從頭部至尾部均浮腫,有紅斑;几挷〉钠渌~類,鰭因組織壞死而逐漸縮小,鰭的邊緣呈鋸齒狀;隨著病情發展,逐漸腐損,最后僅剩鰭條軟骨外露。 流行情況許多飼養經濟魚類和觀賞魚類都可感染此病,尤以泥鰍發病率最高。 防治方法(1)外部涂孔雀石綠(或堿性綠)預防因鰭條腐爛造成水霉菌感染。(2)選擇病原菌敏感的藥物對病魚洗浴,用青霉素100微克/毫升、赤霉素12.5微克/毫升等藥物浸洗病魚。 [查看詳情] |
草魚出血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6381] | 08-11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6192620.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草魚細菌性爛鰓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5631] | 08-11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6175716.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腸炎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3686] | 08-11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6160559.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赤皮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2978] | 08-11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6143957.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暴發性出血敗血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3615] | 08-11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6125819.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白頭白嘴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3224] | 08-11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6111241.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桂花魚爛鰓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6344] | 08-11 |
桂花魚(鱖魚)爛鰓病[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6065573.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桂花魚細菌性敗血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2423] | 08-11 |
桂花魚(鱖魚)細菌性敗血病[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6031828.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桂花魚暴發性傳染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2537] | 08-11 |
桂花魚(鱖魚)暴發性傳染病病癥[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6010332.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斑點叉尾鮰柱狀屈橈桿菌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1411] | 08-11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5574099.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斑點叉尾鮰愛德華氏菌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1791] | 08-11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5553380.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月鱧腸炎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2276] | 08-11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5490158.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黃花魚本尼登蟲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1750] | 08-11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5444183.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黃鰭鯛爛尾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2661] | 08-11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5415960.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弧菌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2607] | 08-11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5391993.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愛德華氏菌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2203] | 08-11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5371149.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鏈球菌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1236] | 08-11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5355374.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牙鲆腹水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1067] | 08-11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5342222.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隱核蟲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1003] | 08-11 |
此病又叫海水魚白點病[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5324268.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瓣體蟲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1784] | 08-11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5303814.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雙陰道蟲病病癥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1514] | 08-11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81115285193.jpg[/imG][/center] [查看詳情] |
杯體蟲病癥狀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11011] | 06-04 |
寄生于淡水魚的杯體蟲主要有筒形杯體蟲、中華杯體蟲和卵形杯體蟲。 杯體蟲的身體充分伸展時像喇叭或呈高杯形。身體的前端是口圍盤,邊緣著生纖毛。身體的中部后部,有一個圓形、卵形或近似三角形的大核,旁邊有一個圓形或細棒形的小核。在身體的后端有一個吸盤,借以把身體附著在魚的鰓或皮膚上! ”w蟲對魚類并不是真正的寄生,只是用附著在魚的鰓或皮膚上,攝取周圍水里的食物粒作營養,所以對寄主的組織沒有嚴重的破壞作用,對年齡大的魚影響不大。如果是幼魚被附著的數量很多,魚的呼吸就受到妨礙,同時嚴重騷擾、影響魚的正常生長,使魚體逐漸瘦弱,嚴重時可引起死亡。此病以夏、秋兩季最流行! 》乐畏椒ǎ 1、用生石灰清塘 [查看詳情] |
膚孢蟲病癥狀及防治技術 [閱讀率:7919] | 06-04 |
膚孢蟲病是由膚孢蟲引起的寄生蟲病。已發現的膚孢蟲有3種,即鱸膚孢蟲、 廣東膚孢蟲 和一種未定名的膚孢蟲,孢子橢圓形或近圓形,外包一層透明膜,細胞質中有一大而發亮的圓形折光體,孢核圓形,有顆粒狀的孢質結構。孢囊有的呈香腸形,有的呈帶形或盤曲成一團的線形。在草、鯉魚等體表寄生的膚孢蟲,為盤卷成團的線狀孢囊,全身都有分布,數量可多達數百個,魚體發黑消瘦,被寄生處的皮膚發炎、潰爛;嚴重感染的夏花草魚,往往會引起死亡。斑鱧上的廣東膚孢蟲孢囊呈帶形,被寄生處在橢圓形凹陷,孢囊周圍的鰓組織充血! 》乐畏椒ǎ 1、對病魚要隔離,對發生魚病的魚塘要進行消毒,殺滅孢子等; 2、每50千克魚餌拌磺胺噻唑5 [查看詳情] |
球孢蟲病、旋縫蟲病癥狀及防治技術(圖) [閱讀率:1600] | 06-04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60412473348.jpg[/imG][/center] 球孢蟲病是由鰓絲球孢蟲引起的魚病,旋縫蟲病是由鰱旋縫蟲引起的魚病。 鰓絲球孢蟲的孢子球形,外殼包圍著一層薄膜,表面有10-12條條飾,縫脊直,兩個梨形極囊在縫脊兩側,無嗜碘泡。鰓絲球孢蟲在鳙、鯉、金魚等的鰓或體表寄生,在金魚體表形成像芝麻大小的白色點狀胞囊,但在鳙、鯉、金魚等的鰓或體表寄生,在金魚體表形成像芝麻大小的白色點狀胞囊,但在鳙、鯉魚的鰓絲上不形成胞囊,呈擴散狀分布。鰓絲受蟲體侵襲,影響其呼吸功能,導致死亡。鰱旋縫蟲孢子圓形,縫脊粗而明顯,呈波浪形彎 [查看詳情] |
三代蟲病癥狀及防治技術(圖) [閱讀率:14328] | 06-04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60411581528.gif[/imG][/center] 病原 為三代蟲屬中的某些種寄生而引起的魚病。我國發現有40種左右,主要致病蟲種有鰱三代蟲、鯇三代蟲和秀麗三代蟲。三代蟲體形和運動狀況類似于指環蟲,其頭端僅分成兩葉,無眼點。三代蟲為胎生蟲種,最明顯的是蟲體中已有子代胚胎,子胚胞中又已孕育有第三代胚胎,稱為三代蟲。由于三代蟲具有胎生的特點,子代產出后,可在原寄主體表寄生,也可移離原寄主侵襲其他寄主。 病癥 大量寄生三代蟲的魚體,皮膚上有一層灰白色的粘液,魚體失去光澤,嚴重者鰓絲上斑點淤血。游動極不正常 [查看詳情] |
鉤介幼蟲病癥狀及防治技術(圖) [閱讀率:2637] | 06-04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60411521669.gif[/imG][/center] 病原 這是蚌類的鉤介幼蟲寄生而引起的魚病。每年的8月,蚌卵在母體的外鰓腔內受精后發育為鉤介幼蟲。到第2年春天或初夏,鉤介幼蟲脫離母蚌,感染魚類。鉤介幼蟲在魚體寄生的時間與水溫有關,水溫18~19℃時寄生6~18天。鉤介幼蟲吸取魚體營養發育為幼蚌后,才離開魚體,在水中長成成蚌。鉤介幼蟲的身體略呈三角形,有兩片殼,殼的腹側邊緣生許多鉤,殼內并生出一條細長而粘的足絲! 〔“Y 幼蟲就用鉤和足絲固著在魚的鰓和鰭上。遭到鉤介幼蟲寄生的魚,寄生部位組織增生,將幼蟲包在 [查看詳情] |
鯉魚穿孔病癥狀及防治技術(圖) [閱讀率:1567] | 06-04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60411120212.jpg[/imG][/center] 隨著集約化養鯉的規模不斷擴大和養殖密度的增大,鯉魚養殖上近年來又出現了一種以鯉魚體表局灶性潰爛和穿孔為特征的疾病。常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群眾稱之為"穿孔病"。日本也曾有報道,稱為"洞穴病"! 病原] 日本曾從病魚體表潰瘍處分離到柱形曲撓菌和氣單胞菌。國內對該病的研究尚少,據四川農業大學汪開毓等報道(1993),從病魚體表的病灶處分離到氣單胞菌! 流行情況] 國內該病的發生近年來日趨嚴重,特別是鯉魚主要養殖區,多有發生。池塘和網箱養魚都可發生,但以網箱養鯉 [查看詳情] |
魚波豆蟲病癥狀及防治技術(圖) [閱讀率:1652] | 06-04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60411070642.jpg[/imG][/center] 癥狀 魚波豆蟲病是由飄游魚波豆蟲引起的魚病。蟲體側面觀呈卵形或橢圓形, 側腹面觀呈湯匙形。腹面有1條縱的口溝,從口溝前端長出2條大致等長的鞭毛。圓形胞核位于蟲體中部,胞核后有1個伸縮胞。魚波豆蟲是侵襲皮膚和鰓的寄生蟲,皮膚上大量寄生后用肉眼仔細觀察,可辨認出暗淡小斑點。皮膚上形成一層藍色粘液,被魚波豆蟲穿透的表皮細胞壞死,細菌和水霉菌容易侵入,引起潰瘍。感染的鰓小片上皮細胞壞死、脫落,使鰓器官喪失了正常功能,呼吸困難。病魚喪失食欲,游泳遲鈍,鰭條折疊,漂浮水面 [查看詳情] |
鯪魚碘泡蟲病癥狀及防治技術(圖) [閱讀率:7629] | 06-04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60410194777.jpg[/imG][/center] 鯪魚碘泡蟲病是由野鯉碘泡蟲、佛山碘泡蟲寄生而引起的魚病。佛山碘泡蟲的蟲體殼片內前端有兩個瓶狀極囊,內有螺旋形極絲,細胞質內有兩個胚核和一個明顯的嗜碘泡,孢子為橢圓形。而野鯉碘泡蟲的孢子為長卵形。受碘泡蟲侵害的鯪魚種,體表出現肉眼可見的小量乳白色瘤狀胞囊,使魚體消瘦,無力游動直至死亡。越冬鯪魚種體表往往有許多點狀胞囊,雖不會使魚種致死,但會影響其生長發育。此病主要流行于兩廣地區! ∪∠麦w表胞囊,在顯微鏡下壓成薄片觀察,可發磧大量碘泡蟲孢子! 》乐畏椒ā 1、用 [查看詳情] |
碘泡蟲病的癥狀及防治技術(圖) [閱讀率:18184] | 06-04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60410164626.jpg[/imG][/center][center][imG]upload/article/2008060410165676.jpg[/imG][/center][center]東北銀鯽、黃顙魚的碘泡蟲病[/center][center][imG]upload/article/2008060410172320.jpg[/imG][/center][center]圓型碘泡蟲病[/center] 東北銀鯽碘泡蟲病是由鯽碘泡蟲引起的、鯽碘泡蟲病是由圓形碘泡蟲引起的、 黃顙魚碘泡蟲病是由岐囊碘泡蟲引起的魚病 [查看詳情] |
斜管蟲病癥狀及防治技術(圖) [閱讀率:1887] | 06-04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60410111489.jpg[/imG][imG]upload/article/2008060410111956.gif[/imG][/center] 斜管蟲病的病原體為鯉斜管蟲。蟲體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前面較薄, 后部較厚。腹面觀一般呈卵形,將死的個體呈圓形。背面除有橫行剛毛外,其余部分無纖毛,腹部兩側在纖毛線上長著纖毛,腹面中部裸露。身體的腹面前中部有一胞口,胞口由16-20根刺桿作圓形圍繞成漏斗狀的口管,并與身體縱軸向左成30度傾斜角,故名斜管蟲。身體后部有一個大核,一般在大核的旁邊或后面有一球形小核。適宜斜管蟲繁 [查看詳情] |
魚打粉病癥狀及防治技術(圖) [閱讀率:2035] | 06-04 |
[center][imG]upload/article/2008060409432345.jpg[/imG][/center] 癥狀 打粉病又叫白鱗病、卵甲藻病,是一種 嗜酸性卵甲藻寄生魚體表的結果。嗜酸性卵甲藻是一種適合生活在酸性水質中的浮游植物。身體呈腎臟形,體外有一層透明的玻璃纖維壁,體內充滿淀粉和色素體,中央有一個圓形的核。嗜酸性卵甲藻用縱分裂法形裸甲子,在水中自由活動,碰到魚類就附著于魚體上,開始過寄生生活,成長為嗜酸性卵甲藻。池塘水質呈酸性(PH5-6.5),水溫22-32℃的條件,最適合它的生長繁殖! 〔◆~在患病初期,在池中擁擠成團,體表的粘液增多,背鰭、尾鰭和背部先后出 [查看詳情] |
鯉魚嗜子宮線蟲病癥狀及防治技術(圖) [閱讀率:14279] | 06-04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60409330380.jpg[/imG][/center] 癥狀 鯉魚嗜子宮線蟲病又叫紅線蟲病,是由鯉嗜子宮線蟲引起的體表寄生蟲病。 對魚危害的主要是雌蟲。蟲體盤曲在鯉魚鱗片下的鱗囊內,蟲體長10-13.5厘米,呈圓筒形,活體為血紅色。雌蟲寄生在魚的腹腔和鰾中,個體很小,乳白色。幼蟲寄生在劍水蚤體內,鯉魚吞食陽性劍水蚤而感染,幼蟲通過腸壁而鉆到鯉魚腹腔中生長發育。雌、雄蟲在腹腔或鰾中成熟交配,雌魚遷移到鱗下寄生。雌蟲在鱗片下吸取魚的營養,發育長大,并破壞皮下組織,使鱗囊脹大,鱗外松散,豎起,有時導致鱗片脫落,周圍組 [查看詳情] |
彎體病癥狀及防治技術(圖) [閱讀率:1827] | 06-03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60315320182.jpg[/imG][/center] 病 癥 由于水中含重金屬鹽類過多,刺激魚的神經和肌肉收縮所致。彎體病又叫畸形病、龍尾病。主要癥狀是身體呈“S”形彎曲,有的病魚身體有2~3個彎曲,有的只尾部彎曲,有的鰓蓋凹陷或嘴部上下腭和鰭出現畸形;疾〉闹饕蛴袃煞矫,一是新開的魚池重金屬鹽類溶解于水中所致,二是魚類缺鈣! 》乐畏椒 (1)新開的魚池先養1~2年成魚,以后再養魚苗魚種! (2)加強飼養管理,多喂營養全面的餌料,并經常沖注新水,改良水質! (3)若因 [查看詳情] |
萎癟病的癥狀及防治技術(圖) [閱讀率:1604] | 06-03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60315301892.jpg[/imG][/center] 病 癥 由缺乏食物而引起。多因放養過密、放養比例不當和投餌不足而發生此病。以越冬池中的鳙魚種較為常見。魚體發黑,身體干癟、消瘦,頭大身小,身體兩側的肋骨清楚可數。對于有此病癥的魚,應取鰓和內臟鏡檢,若不是由于寄生蟲和其他病菌所致,才可確診為此病! 》乐畏椒ā (1)掌握放養密度和混養比例,做好定時、定質、定量投餌工作,并要做好魚種越冬前的培育工作,使魚種膘肥體壯越好冬! (2)發現病魚的魚池,要多投喂一些適口的精餌料,在發病早期可使魚體 [查看詳情] |
氣泡病的癥狀及防治技術(圖) [閱讀率:1789] | 06-03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08060315283392.jpg[/imG][/center] 病 癥 由于魚苗腸內充積大量氣泡或魚體粘滿氣泡而使魚苗無法下沉所致。其原因有二,一是魚池中施了過多的未發酵的肥料而產生許多細小的甲烷和硫化氫小氣泡,被魚苗誤當食物而吞人,充積于腸內,從而增大魚的浮力,使魚苗失去平衡能力;二是池中氮含量和氧含量過飽和所致! 》乐畏椒 (1)禁止在魚苗池中施放未經發酵的肥料,且施肥投餌要適量,防止池塘中腐殖質過多! (2)往病魚苗池中沖注新水,防止病情惡化,患病較輕的可能排出氣泡,恢復正常。 [查看詳情] |